免疫是防治疫病发生的基础,是搞好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对散养畜禽的强制免疫工作,更是需要高度重视。对此,河南林州农业畜牧局不断探索,通过壮大防疫队伍等举措,有效提升了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散养畜禽免疫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林州市2007年进行了兽医体制改革,组建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各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配备稳定的防疫队伍,对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监管。各乡镇聘用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对散养畜禽进行免疫,但劳务报酬绝大部分由市财政负担,导致乡级政府在防疫工作上依赖性强,认为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部门的职责,存在不重视、不投入的现象。
散养户对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政府和畜牧部门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动物防疫员对散养畜禽进行集中免疫和月月补防。但老百姓防疫意识淡薄,有的认为只要防疫了就该“包防百病”,在防疫过程中一旦发生应激和过敏反应,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有的认为饲养畜禽是自己的事,防不防应该自己说了算,对强制免疫不理解,不配合。
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散养畜禽养殖分散,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强度大,劳务报酬低,一定程度影响了防疫员的积极性和防疫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防疫员工作环境差,防疫员跳猪圈、钻牛棚,甚至还要上山给放养的羊进行免疫,致使有的防疫员产生了畏难情绪,做不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
组建散养畜禽防疫队伍提升免疫质量
2017年林州市结合实际,在使用基层防疫人员方面进行尝试,多措并举组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
一是聘用长年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县乡二级监督管理。实行长年用工的村级动物防疫员,由所在乡镇和畜牧兽医站共同管理,共同聘用,长年在畜牧兽医站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责任区内散养畜禽集中免疫和月月补防工作,并按要求建立规范的免疫档案;协助畜牧兽医站搞好责任区内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监测采样、生产统计和疫情报告工作;配合畜牧兽医站搞好规模养殖场的防疫监督管理;协助畜牧兽医站搞好动物产地检疫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配合畜牧兽医站做好临时中心工作。劳务报酬由农牧局及乡站考核后一季度支付一次。
二是聘用季节性村级动物防疫员,乡级政府直接管理。实行季节性用工的村级动物防疫员,由所在乡镇政府聘用管理,畜牧兽医站负责技术指导,主要职责是负责责任区内散养畜禽集中免疫和月月补防工作,按要求建立规范的免疫档案;配合乡镇政府搞好其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劳务报酬经市乡两级考核后一次性支付。
三是实行防疫承包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实行防疫承包责任制,将乡镇的散养畜禽强制免疫工作承包给有免疫技术和责任心的社会组织或防疫服务机构,按照目标责任要求,组织防疫队伍对散养畜禽进行集中免疫和月月补防工作,经春秋两季考核验收后支付劳务报酬。
强化防疫队伍管理提升防控水平
在队伍管理中,严格用人机制,提高队伍素质。为了提升防控水平,提高防疫队伍素质,2017年林州市制订了《林州市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根据各乡镇村镇数量和散养畜禽量,核定防疫员人数;对防疫员的任用条件、选聘程序、主要职责和管理等进行了规定,并按规定选聘高素质防疫人员。
搞好技术培训,规范免疫操作。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前,全市组织专家对聘用的防疫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免疫操作技术等进行系统讲解,理论培训结束后专家进行现场操作培训。聘用的防疫员经过理论考试和现场操作考核合格后准予上岗。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免疫质量。集中免疫期间,由农牧局组成督导组,对各乡镇组织情况及防疫员免疫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防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防疫结束后按照《林州市动物防疫员绩效考核办法》对防疫员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责任编辑:高徽)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