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畜牧业,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保护和建设好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委书记罗虎道出了该盟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一是守住生态底线,保护草场植被。二是“减羊增牛”,增加牧民收入,壮大农牧业经济发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给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农牧民带来真正的福利。
一户牧民的“供给侧改革”进行时
近几年,受生态保护压力加大、环境约束趋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多种因素影响,锡林郭勒盟活羊市场价格开始下跌,而草场租金、饲草料、人工等生产成本却在上升,对于牧民来说,养羊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生态环境的“紧箍咒”,拼数量的传统养殖老路已经难以持续,“卖羊难”成为牧民叫苦不迭的话题。该盟毛登牧场二分场的养羊大户刘双祥的“养羊经”念不下去了。
面对羊肉价格下滑和牧民增收双重压力,锡盟提出“减羊增牛”战略,“去年‘减羊增牛’以后,我减掉了400多只羊,牛增加到100头。虽然总数降下来了,可收入却多了近10万元。”今年,刘双祥还想再减掉200只羊,增加50头牛。
为什么要“减羊增牛”呢?刘双祥说:“牛吃东西是卷着食,羊却是啃着吃,相比较,牛对牧草的损伤更小。养牛不仅降了成本,赚钱还多,更利于保护草场。”
一个嘎查的“草畜平衡”生态之路
曾经沙漠化严重的正蓝旗那日图苏木高格斯台嘎查如今实现“绿”与“富”的双赢。作为锡林郭勒草原第一个种青贮玉米的牧民,哈斯巴特尔很有想法:“20多年前,当时草场退化,根本不够牛羊吃。我就在自家草场建起了10亩的高产饲草料基地种植青贮玉米。青贮入窖发酵后喂牛吃,膘情特别好。”如今,高格斯台嘎查已有1000亩青贮玉米地了。几年来,哈斯巴特尔还带领牧民尝试将土种牲畜全部处理掉,同时改良和引进新品种——西门塔尔牛。在不断的试验中,嘎查的牲畜数量下去了,牧民的收入却越来越多了。
如今,嘎查共养殖3000多头牛、1000多只羊,形成了以牛为主的养殖格局。哈斯巴特尔和牧民们还不断学习黄牛冷配等各项技术,提前出栏、提前生育,提前售卖小牛犊。高格斯台嘎查牧民在哈斯巴特尔的带领下,不仅实现了增收致富的目标,也实现了家园草原最大化修复。
一家企业的全产业链发展之旅
“现在工作人员都去收畜了,我们与畜牧养殖合作社和牧民签订了收购协议,这样能让更多牧民从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中获益。”内蒙古大庄园实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杜龙龙说。
据介绍,大庄园生态牛羊肉产业示范园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包括饲草、牛羊繁育养殖、肉牛品种改良、屠宰与精深加工及畜牧科技研发中心于一体的“四个基地、一个中心”。项目全面达产后,将实现日班产1万只羊、日屠宰1000头牛的规模产能,年产值将突破50亿元,可吸纳约5000人就业,带动合作养殖集体及牧户超过2000户,合作存栏量200万头(只)以上,将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企业与牧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牧民、地方与企业共赢的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科技创新,改善生产条件,拓展产业链,补齐农村牧区短板,推进农村牧区改革,增强农牧业发展活力。”锡林郭勒盟农牧业局局长额尔登孟克信心满满。吴海龙蔡冬梅梁亮巴依斯古楞
(实习编辑:王子翔)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