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0时开始,2017年珠江禁渔期正式结束。珠江在广东省的干流、支流及通江湖泊等自然水域重新恢复渔业捕捞活动。广东省佛山市九江沙口的渔民们,从今年3月1日开始休息了整整4个月后,开始迫不及待地出江捕捞,西江水面上出现了“多帆竞渡”的景象,渔民一度要“排队”才能捞到新鲜河鲜。
在开渔第一天,笔者走访渔民了解到,由于受水涨影响,渔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但江边的河鲜餐厅有员工表示,由于开渔后,渔民供应的河鲜多了,价格有所下降,顾客也更多了。在三水大塘基围外的北江边,渔民的渔获以其物美价廉引来了消费者的“抢购”。
直击渔民急,“吃货”更急
7月1日0时,笔者坐上中国渔政的巡逻艇观察西江首日开渔情况。因为是深夜能见度非常低,江面上能看见的渔船不多。
今年是禁渔期新政实施的第一年,禁渔期比往年足足多了两个月。在九江沙口直街,笔者看到,虽然当晚江水湍急,但当天凌晨0时,“迫不及待”进行捕捞的渔民仍有三四户。其中,就包括“老行尊”波叔,他清早“凯旋”时收获的黄鱼目测多达上百斤。
大多数的渔民则选择在凌晨3时~5时出船,这时水流稍放缓慢。渔船将几百米甚至过千米的渔网下水,渔船渔网一字排开的场景甚为壮观。捕捞上来的大部分都是应季的黄鱼,少数幸运的渔民还能捕到个头大只的肥美西江虾。
不少市民早早守候在岸边等待购买。近日,因为涨潮,江水把一部分外滩水淹,最深处能泡到膝盖。不少街坊们干脆把鞋子脱了,撸起裤子“严阵以待”,自己带上水桶前来“血拼”。
渔民受水涨影响,渔获不多
7月1日,是珠江开渔的第一天。当天下午,在三水西南河口北江边,已有10多艘渔船停泊在这里。渔民梁叔告诉笔者,开渔第一天,他和妻子早早来到三水河口对开的西、北江交汇水域捕鱼,忙活了一个早上,捕获三、四十斤的鲢鱼和鳙鱼。这时,他的妻子正将鱼带到北江岸边不远处的河口市场,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不过,梁叔坦言,由于受到目前西江水涨的影响,渔获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一场水一场鱼。”梁叔告诉笔者,渔获受河流多种因素影响,预计水退的时候捕获的鱼会多一些。
餐厅生意火爆,河鲜价格更低
据了解,渔民捕获的鱼虾一部分会卖给江边的河鲜餐厅,另一部分则在市场或江边卖给市民。开渔当天,三水河口北江边的河鲜餐厅生意火爆。其中一家餐厅员工彭先生说,当天收到渔民供应的鳊鱼、鲈鱼、鳟鱼、和顺等鱼类,共有一百多斤,还有二、三十斤虾。“开渔后,预计顾客也会更多。”彭先生说,在禁渔期,该餐厅鱼类以养殖为主,开渔后,顾客能吃到正宗河鲜,由于渔民供应的渔获多了,价格反而会更便宜。
在该餐厅,和顺鱼价格是68元/斤,但彭先生说,之前养殖的塘鱼普遍也要七、八十元一斤。
市场河鲜引来市民“抢购”
7月1日下午17时,三水西南河口市场的鱼档人气“爆棚”,市民纷纷赶在开渔第一天尝鲜。不少渔民表示,鳊鱼、鳟鱼等受欢迎的鱼类早就被“抢”光,只剩下鲢鱼、鳙鱼等个头较大的鱼类,普遍有五、六斤一条。在河口市场,鳙鱼7元/斤,很大一条的鲤鱼也只卖3元/斤。
7月2日中午,笔者来到三水大塘基围外的北江边,在江边和基围上,卖河鲜、鱼干等摊档一个挨一个,引来不少顾客,还有人从广州等地远道而来,只为买到正宗的北江河鲜。
大塘渔民林先生说,当天他捕获了二、三十斤鱼,其中不少是鳊鱼,不过由于个头较小,一条重量不到一斤,只卖5元/斤,引来不少顾客抢购。
执法办理案件14起,刑拘21人
6月30日,是珠江水域2017年禁渔期的最后一天,佛山渔政支队部署了2017年禁渔期最后一次联合执法行动。支队联合海事、派出所、水上公安等单位,五区大队分头行动,在现场抓获电鱼船两艘,移交公安刑拘两人,并扣缴收有电鱼工具的船舶1艘,放生江鱼60多斤。
此次联合执法活动的执行过程中,对在禁渔期期间仍不收手、不收敛、顶风作案的各类非法捕捞行为进行了坚决打击。
据统计,2017年禁渔期,佛山市渔政队伍共出动船艇251艘次,巡航里程3670海里,执法人员11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张500余份。渔政部门有效利用“两法衔接”平台,联合公安机关和检察院,今年禁渔期共办理电鱼案件14起,刑拘21人,收缴电鱼船17艘。
补贴标准有望提高
今年禁渔时间较往年多了两个月,也被称为珠江流域禁渔7年来的最长禁渔期。为有效推动禁渔工作的开展,解决禁渔期间渔民生活困难问题,佛山渔政支队表示,正多方协调提高佛山渔民禁渔期生活补助标准。
据了解,去年禁渔期渔民补贴标准为:持有普通船员证的渔民可发放每人1100元的禁渔补贴,每艘渔船核定不超过两名渔业船员。佛山渔业部门表示,目前补贴尚未发放,待研究批准后有望提升补贴标准。佛山市渔政部门此前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约有1900艘渔船,渔船作业人员约3800人,受禁渔影响的渔民约7000人。
(实习编辑:王子翔)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