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作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部党支部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3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我们这代人的共同记忆。认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抚今追昔,感同身受,感慨良多。从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习近平同志奋斗的青春印记,也看到了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等一系列执政思想的形成轨迹。可以说,七年知青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七年知青岁月留下的源头活水。

一、习近平同志在与农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岁月中,增进了对中国特别是对中国农村实际的了解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我国农村普遍困难,陕北偏远山村梁家河的条件尤其艰苦,与北京城市生活形成巨大反差。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文章中写到,几年知青生活过了“四大关”,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观。这些困难在今天年轻人看来是不敢想象的,而当时的实际生活远远比这种高度概括更加艰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知青通过招工、上学、参军等各种途径纷纷离乡返城。但是,习近平同志不为所动,没有怨天尤人,仍然执着坚守在黄土地上,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再糙的饭也吃得香,再穷的人也看得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在与农民群众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艰难岁月里,习近平同志经受了历练,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7年里,他从一个苦闷压抑、迷惘彷徨的中学生,成长为一个饱尝人生酸甜苦辣、有坚定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的成熟青年,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这部大书,增进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和了解。他曾经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带给他最大的收获之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终身受益的东西。

二、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农民群众改天换地的生动实践中,坚定了为人民办实事的雄心壮志

习近平同志当知青时间最长,地点最苦,年龄最小,但他很要强,不服输,劳动中从不惜力偷懒误工,不完成任务决不休息,加上遇事沉稳,虑事周全,处事公道,办事有方,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习近平同志在主持赵家河大队社教活动和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发动带领社员做了很多具有开创性的实事、大事,较好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他利用从四川实地考察取得的沼气技术,经过反复实验改进,终于在梁家河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并点火成功,点亮了陕北高原的第一盏沼气灯,解决了陕北农村老大难的烧柴、照明问题。他带领社员打淤地坝、打深水井,推行铁业社、缝纫社、磨坊等措施,都是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利民便民之举。习近平同志就任大队支部书记后,还帮助社员办了一件与我们供销系统有关的实事。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习近平同志亲自协调,把文安驿供销社的煤油、火柴、肥皂、食盐、糖果等日用品免费赊销一部分到队里,大队安排专人平价销售给社员,再按单子定期与供销社结账,这样就免去了社员往返奔波之苦,这也充分展示了习近平同志关心群众疾苦的民生情怀和会办事、能办成事的领导艺术。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告别梁家河回北京上大学之前,习近平同志便立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誓言。毕业后,他从待遇优厚而且很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岗位辞职,主动要求到地方工作,毅然投身基层实践,也是为了实现心中“为人民做实事”的理想抱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回望七年知青岁月,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源。

三、习近平同志在日以继夜如饥似渴的勤奋学习中,养成了从容大度有底气有定力的格局胸怀

文革时期思想禁锢很深,“知识越多越反动”“学习无用论”甚嚣尘上,人的心灵就像荒漠一样缺少雨露滋润。习近平同志一直对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军事、经济等书籍充满着浓厚兴趣。在陕北窑洞里,在起早贪黑“受苦”之余,读书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以书为伴,以书为友,夜以继日,勤学不辍,博览群书,精神得到极大充实,内心得到极大慰藉。7年间,读书成为他最大的乐趣和享受,读书也给他带来无穷的力量。正是通过广泛系统的阅读学习和长期深入的感悟思考,习近平同志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思想认识进一步深邃,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内心世界变得更加强大,从而养成了从容大度和每遇大事有静气、有底气、有定力的胸怀格局。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他身上,我们能够充分领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看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内在的精神气质,也能体会到大国领袖胸怀天下、思想深邃、坦诚睿智、重信守诺的风采魅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缺衣少食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包括梁家河村在内的广大农村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大步迈进。当前,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和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广大农民对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多层次、多样化、便利实惠的生活服务的要求更加迫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强化基层社和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