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更是打造高质量农业、发展高质量中国的基础。过去五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尤其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
放眼生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对此,作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供销合作社队伍早已行动。记者调查发现,在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层面,多地供销合作社积极投身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如江苏省系统在全省范围推进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农药废弃包装回收;浙江、辽宁、山东等地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河北省灵寿县供销合作社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贵州省供销合作社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甘肃省、广州市、郑州市供销合作社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在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层面,内蒙古、新疆、湖北等地供销合作社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河北、安徽、广西等地供销合作社正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着力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非朝夕而成。尤其是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其中,赋予其法律地位。为了2020年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供销合作社将继续主动作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张生态蓝图绘到底。
江苏:一张方子一个漏斗书写生态故事
□ 本报记者 白京京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小麦拔节。在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农地股份专业合作联社的2600亩农田已铺满绿意。“今年联社有2000亩地选择季节性休耕,80亩小麦刚刚完成了近期的农资采购。他们是我们的‘VIP’,和去年一样,他们‘点菜下单’,我们送货上门,提供从零差率农资配供到废弃包装回收的‘一条龙’到家服务。”昆山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润田植保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翁雪康告诉记者,昆山市供销合作社及其社属企业——昆山市农资公司承接全市的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开展了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农膜无害化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工作。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诸纪录介绍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江苏省系统积极开展农村生态服务,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和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即‘一张方子、一个漏斗、一条线经营’。其中,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供给水平;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有利于防控土壤和水源污染,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农药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配供,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节本增效。”
主渠道阔步走
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有序推进
3月9日,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支塘镇配送中心内,种植了142亩水稻的长桥村种植大户沈炎刚买了一批农资。“过去一临近春耕,就会焦虑,不是担心种子、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就是忧心农产品卖不上价。”沈炎刚说,“自从供销社实行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我们刷卡买药,不仅不用愁,而且省事又省钱!”
支塘镇配送中心经理邢军良告诉记者:“常熟市供销社统一制作农药供应卡,农户凭卡购买农药。基层网点通过登录终端销售管理系统,对各类农户的信息和农药购买情况进行实时录入和查验。”监管部门还会对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的实施主体和各基层网点销售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经过实践检验,“一张方子、一个漏斗、一条线经营”已成为江苏省系统探索绿色农业的形象比喻,如今已有9年时间。
2010年,张家港市针对粮油、果蔬类农作物,率先开展了农药零差率集中配供。至2013年苏州所辖七市(县)、区全面推行,实现了大市范围全覆盖。苏州市社党组书记、主任周春介绍,在苏州,各地成立了农药集中配送工作领导小组,由供销合作社牵头,具体负责农药招标(议标)、集中配送、经营管理、结算核算等工作,农业部门负责确定农药品种和农药市场监管。“比如农民过去种植水稻和蔬菜的亩均用药成本为120元和280元,集中配送后分别降至86元和208元,实现了减负增收”。周春说,截至目前,苏州已建农药配送中心14个,延伸至乡镇的配送网点600个,农药配送额达7.93亿元,累计地方财政用于农药配送补助2.26亿元,为农民降低成本逾3亿元,全市农药配送率达95%。
苏州的试点先行,为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打响了可喜的第一枪。综合改革以来,江苏省系统便着手在全省推广此项行动。
按照“政府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信息化管理、财政补贴”的原则,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实施意见,并明确相关政策。去年7月,江苏省社与省财政厅、省农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对苏州、扬州、泰州等市以及太仓、昆山、吴中、仪征、江都、靖江6个县(市、区)的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试点和农药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成员、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发展规划处处长李丽介绍,目前来看,主要是政府招投标,依托供销合作社打造“一个漏斗”——以供销合作社农资公司为龙头、农资配送中心为依托、农资基层服务网点为基础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具体负责农药招标(议标)、集中配送、经营管理、结算核算等工作,农业部门负责确定农药品种和农药市场监管,提出全年农药采购总目录以及禁用农药目录并发布公告,开好“一个方子”。“一条线经营”则是统一采购、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补贴、统一管理。
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的有序推进得益于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太仓市按农药销售额的20%给予补贴,其中8%补贴实施主体、12%补贴基层农资网点,农民则享有和出厂价零差率的购买价格。昆山市实行市、镇两级财政共同补贴,综合价格补贴差率为采购中标价的46%,其中26%补贴给经销企业、20%补贴给规模经营户,由市财政负担26%,镇财政负担20%。靖江市按农药销售额的25%给予补贴,其中10%补贴给农资公司、15%补贴给基层配送站点;测土配方肥每吨补贴200元,其中补贴农资公司80元、补贴基层配送站点120元。靖江市过去测土配方肥每吨售价1650元,统一配供后每吨售价1440元。
优举措抢先行
农药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随着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的不断推进,从2015年开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昆山市、太仓市等地供销合作社率先依托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以往农药使用后废弃包装物被随意乱丢,不仅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而且农药废弃包装物残存的农药,还会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直接污染,甚至进入生物链,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具有长期和潜在的危害。通过采取“定点回收、分类整理、集中处理”的运行模式,农民到田间、河边、水沟拾捡农药废弃包装物的积极性非常高,不同程度地为农村环境整治开展了一次大扫除,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了农村生态环境水平。与此同时,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还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太仓市沙溪镇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社,农户送来的瓶装、袋装农药废弃包装被陆续回收,经抽检合格后,统一送往废弃物处置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太仓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杨俭介绍:“2016年12月开始,太仓市全面启动农药废弃包装物有偿回收。今后我们将对集中回收体系进一步优化,并与农药集中配送工作有机结合,争取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在农药包装上加贴本地统一配送农药标识”“建立电子管理系统,对各类农户的基础信息和农药购买情况进行实时查验”……这些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中的细节,为此项工作提供了便捷。截至2017年6月底,除吴江市外,苏州市已全面推开并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1000多万件,无害化回收处置率达100%;仪征市16个网点共回收8.9万件,回收率达32%;江都区9个网点共回收8.2万件,回收率达47%……而根据江苏省农委和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下发的《关于积极推广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模式的意见》,今后江苏每个设区市都将借鉴并推广苏州市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和农药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的模式,在局部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步实施,稳妥推进。
作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净化了农药市场秩序,提升了为农服务能力。
2018年1月25日,东台市下发《关于开展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试点的意见》,明确“东台市供销社暨所属的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具体承担全市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试点工作任务”——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江苏省系统推进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和农药废弃包装回收的最新成果。与此同时,“一张方子一个漏斗”正被写入江苏省社目前制定的乡村振兴具体实施意见中。
江苏省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时间表
2010年—张家港市率先开展了农药零差率集中配送。
2013年—苏州所辖七市(县)、区全面推行,实现了大市范围全覆盖。
2015年10月—江苏省印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推广“苏州做法”。
2016年4月—时任省长石泰峰、副省长徐鸣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在全省加快推广“苏州做法”。
2017年1月—江苏省农委、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联合下发《关于积极推广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模式的意见》。
2017年2月—江苏省社五届十四次理事会作出部署,在全省推广“苏州做法”。
2017年7月—江苏省政府召开全省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继续推进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试点,大力推广农药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经验。
广西恭城:新时代的生态农业之路
□ 本报记者 黄 敏
恭城月柿,是广西传统出口创汇的名优产品之一,因其个大、形圆、美观、肉厚、质软、无核或少核、含糖量高而著称。金秋的瑶乡,红红火火的柿子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点缀漫山遍野,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
2018年,“恭城月柿栽培系统”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也顺利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化专家组的考核验收。一边是传承几百年的“老道”经验,一边是科学化生态化的农业标准,新时代背景下,恭城月柿如何在现代标准之下走出“新套路”?记者来到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一探究竟。
标准化种植体系已成熟
据悉,恭城月柿是恭城的特色产业,全县月柿种植面积为185865亩,其中挂果面积为158265亩,产量达302642吨,产值为3.7亿元。2001年以来,在莲花镇、西岭镇等柿树集中种植的乡镇逐步实施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慢慢探索出一条推广普及“养殖——沼气——种柿——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至今,恭城月柿种植已经探索出一套成熟完善的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彻底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栽培模式,新栽培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与应用。
据恭城农业局水果站站长陈学初介绍,目前恭城全县月柿已经实现标准化种植,此前编印了3.1万份《技术规程》《生产管理技术手册》等资料下发到示范区所在乡镇、村屯和农户手中,确保了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全部到位。红岩村种植户周大姐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种植月柿,什么时候施肥、数量如何、如何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等,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化的技术指导,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陈学初还说,通过病虫害预测预报、植保员出具植保方案指导农户用药用肥、农资定点统一供应等措施,恭城月柿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
提高知名度是当务之急
陈学初告诉记者,恭城月柿畅销韩国、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很多旧有的模式与技术并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因此对恭城月柿的栽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恭城月柿产业在原有的脆柿、月柿、冻柿基础上,已开发了柿酒、柿醋等新型产品。“但是新研发的产品市场占有份额相对较小。”陈学初表示,今年“恭城月柿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但有利于保护好本地月柿栽培系统,更有利于带动恭城月柿品牌的全国影响力,希望借此扩大恭城月柿的市场份额。
生态农业推动“二次创业”
“现阶段全县生态农业的标准化示范点已有81个,实施面积达到了16516.8亩。”陈学初说,“在实际的推广中,也作了一定考虑,比如关于延迟收果的技术推广,可能只在全县占30%左右,而其他的节本增效的措施就会全面推广。因为现在恭城月柿的知名度还比较低,因此降低农民种植成本也是保障收益的重要手段。”
此外,除了农产品种植,恭城也在全县月柿种植基地建设了一批现代月柿产业核心区,积极结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建设,同时挖掘月柿产业附加值,发展观赏、采摘、新奇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和产业基地。
“生态农业的建设与生态县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有了现代化的示范区标准,今后的推广将突出生态特色,加快发展现代化效益农业,为实现恭城生态农业二次创业跨越发展提供指导和规范。”陈学初表示。
记者了解到,恭城全县月柿种植基地建设了一批现代月柿产业核心示范区,积极做好恭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重点抓好矮寨、红岩、社山等特色旅游景区建设,挖掘月柿产业的附加值,大力发展观赏、采摘、新奇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和产业基地。
代表委员建议
民建中央:构建垃圾分类处置 全程运营监管体系
□ 本报记者 张成
当前,“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等现象在城市和乡村屡见不鲜,如何处理一直是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民建中央提交的《多措并举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提案提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处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关键环节。
提案认为,经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提案建议,首先,加强源头垃圾减量化治理力度。生产商应对产品寿命周期负责,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按照废弃物的重量、种类、可回收程度等标准向生产商收费,以此约束生产商尽量不采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尽量减少过度包装等现象。其次,制定简单易辨的分类方法,构建新型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根据地区生活垃圾特点、垃圾终端处理模式和公众认知水平,制定简单易辨的分类方法。建立大数据平台,数字化监控垃圾收集点情况,构建高效、先进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为当前垃圾管理乃至今后的垃圾处理处置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再次,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协同发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垃圾分类处置产业。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属于市政部门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属于商务部门管理,协同发展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垃圾分类发展。通过扶持相关废品回收企业、提高废品回收价格等经济手段,扩大废品回收种类、整合回收队伍和设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取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运营方式,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提升垃圾分类回收处置水平。最后,开展渐进式立法,构建全程运营监管体系。根据不同地区城市规模大小及垃圾分类现状,适时启动法规修订,完善垃圾分类处置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提高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明确环卫部门的工作责任和标准,明确企业回收利用废弃物的责任,明确个人分类投放垃圾的责任。制定垃圾分类处罚办法,对于违法行为视程度不同给予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以此带动全社会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此外,还要深化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加强垃圾分类公众宣传和舆论引导,使分类成为可能;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制度建设,使分类成为可行;把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内容,寓教于乐引导孩子将正确的垃圾分类贯穿于日常行为。
(责任编辑:任智超)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