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在这里相约世界

作者:戴军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编者按

  一片叶子,荟萃天地之灵气,采撷日月之精华,浑然生于古老华夏明山秀水之间。自神农尝百草得茶而饮开始,它便幻化为绿色精灵,从枝头飘入舌尖,从东方飘入西方,飘过千年,飘向世界各地,飘出一条长长的“衣食万户、润泽世人”的产业链。5月18日至22日,这片灵芽瑞叶飘落至浙江杭州,在这里,一杯茶遇见了全世界,茶的历史、茶的文化、茶产业发展,在这里浓缩交融,国际化成为茶博会的生动注脚。可以说,茶博会正按照习近平主席贺信中的指示精神,办成“中国同世界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期我们近距离观察茶博会的国际范。

  本报记者白锋哲赵宇恒

  缥缈悠扬的丝竹之音,似有若无;茶艺表演悠然庄凝,让人忘却尘世烦杂;一处处展台清新和婉,各色茶品静静安放,无言诉说着中国茶古老而悠远的历史。近几天来,浙江杭州的国际博览中心氤氲着缕缕茶香,为期5天、主题为“茶和世界共享发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此举办。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1500多家国内外茶企盛装亮相,一万多家采购商前来洽谈;14个国家农业部长和7位驻华大使、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外国商协会等单位代表出席相关活动;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会议同期召开,还举办了“西湖论茶”第二届中国茶业国际高峰论坛、国际茶咖对话、首届国际茶叶电商节等14项重大活动……

  一边是外国客商不时在中国茶展区驻足品茗,一边是国际展馆内中国观众兴趣盎然进行品鉴;一边是70余场品牌推介活动轮番展颜,一边是国内外茶领域的专家大腕观点交锋,带来一场场思想盛宴。借力“一带一路”倡议,茶博会在参展商构成、产品展示及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呈现出更加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态势,成为全球茶业商贸合作、国际茶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首设土耳其和斯里兰卡两个主宾国

  首届茶博会实实在在促进了交流合作,今年的朋友圈更大了,国际参展热情高涨、需求旺盛,为此,本届茶博会首次设立了两个主宾国——土耳其和斯里兰卡,让两国的相关产品有更加充分的展示机会。

  斯里兰卡种植业部部长纳温·迪萨纳亚克在推介时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中国女性对红茶消费喜好的增加,斯里兰卡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投入,也欢迎中国茶企到斯里兰卡投资建厂,斯里兰卡将提供更多优惠条件。他认为,相比第一届,本届茶博会规模更大、影响更大,斯里兰卡会充分利用平台向中国消费者推介“锡兰茶”,交流茶文化。

  “我没有零钱,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在斯里兰卡展台,展商晋兰加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今年32岁的晋加兰在中国留学8年,看到了中国巨大的红茶消费市场,2014年回国后,就成立了商贸公司,充当起了两国茶文化及贸易合作的使者。“从政府听到茶博会的信息后,我就毫不犹豫来参加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带来的红茶和果茶全部卖完,还谈了好几个客户,“有些包装我回去要改,来适应中国市场。”

  土耳其展厅特意隔出了一间会客室,三位土耳其美女忙着煮水烹茶,为客人奉上香茗。土耳其的茶叶人均消费位居世界第一,该国有句俗语,“交流中没有茶,就像夜空没有月光那样寂寥。”在主宾国推介活动现场,土耳其食品、农业和畜牧业部副部长麦赫迈特·丹尼诗说:“土耳其人饭前喝茶,饭后还喝茶,会客时也喝茶,总之一天都在喝茶。茶已渗透到土耳其的每个角落、各个阶层,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我们期待着土耳其的茶文化与中国茶继续碰撞,擦出火花。”土耳其语中茶的发音与中文十分相似,于是“?AY”不断从陌生的土耳其语里跳出来钻进记者耳中。

  除此之外,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也有不少茶企前来参展。马来西亚茶商陈乙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南洋华人一直对故乡怀着深深的眷恋,保留着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语言文字及风俗习惯,并在家庭中传承饮茶习惯,茶是对家乡故土思念遥望的乡愁。”他边擦拭茶碗,边娓娓给记者讲述。说话间,他的眼睛湿润了。

  中国茶企用更加国际化的视野讲述茶故事

  在江苏天目湖白茶展台前,玻利维亚驻华大使和夫人手捧玻璃茶杯,慢慢啜饮品味;在陕西泾渭茯茶展台,几位赞比亚客人问起茯茶的制作工艺,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王韬直接用英语介绍讲解;在西湖龙井展位,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在茶艺师指导下,先闻后看再品,感受着中国茶的“色香味形”;品一杯地道的四川雀舌后,几位欧美游客忍不住赞叹“Verygood!”……

  同时,记者发现,不管是展板上,还是在推介时,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茶企老总,都在以更加广阔的视野与世界交流,令茶博会充满了国际元素。“可以说,茯茶是中国茶里最古老的茶之一,架起了世界了解中国的最早桥梁”“1610年福建红茶走向世界,在英国、西欧上流社会流行,传遍欧洲和世界各地,引领了全球性的饮茶风尚;18世纪兴起的武夷山下梅村为起点到俄罗斯的万里茶路,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中欧之间最重要的陆路贸易通道,被誉为伟大的世纪动脉、万里茶马古道;2016年以来,闽茶海上行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茶叶经贸往来和茶文化交流合作”“我们八马茶叶首创赛珍珠全球巡回品鉴会,在4大洲5个国家13座城市成功举办,缔造了茶叶史上的盛会,这是民族与世界的对话”……

  以“斗出国际范,爱上一杯茶”为主题的斗茶大会,在国际篇的茶品选择上,除中国名优好茶外,还提供了英国伯爵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红茶、日本玉露茶这4款代表性世界名茶;在人员国籍构成上,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韩国、印尼、匈牙利、哈萨克斯坦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加了预赛和决赛。

  一切无不在告诉人们,这是一场茶文化和茶贸易的国际交流与展示。统计显示,本届茶博会现场参观人流达15.1万人次,实现茶叶现场交易量99.43吨,现场交易额1.03亿元。据记者观察,不少外国朋友购买了茶叶,直接拉动了现场交易量。来自尼日利亚的伊斯霍拉·奥卢米德正在参加2018年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官员研修班,19日下午他与加纳等国的其他学员前往茶博会参观。他提着大包茶叶对记者说,“我非常喜欢中国茶叶,世界上最好的茶叶都在茶博会上,我要给家人朋友带回去尝尝。”

  中外专家畅论茶产业、茶文化和茶品牌

  在茶博会的各大主题活动中,来自国内外的权威专家围绕茶产业、茶文化和茶品牌进行了深入的交锋碰撞,为世界茶产业交流合作、中国茶走向世界支招献计,分享真知灼见。

  全国唯一一位茶学院士陈宗懋参加了茶博会的多个活动研讨,已届85岁高龄的他精力旺盛、思路清晰,“我4岁开始喝茶,和茶打了一辈子交道,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让世界爱上中国茶。目前我国很多茶叶都是作为原料出口,国外加工后再返销,人家赚大头我们赚小头。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有点水土不服,这和国际消费习惯有关,所以要让世界爱上中国茶,首先要让世界爱上中国茶的慢文化;政府部门在推广茶文化上比茶企更有优势,但是在资源整合上,应该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另外还要在互联网上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会、要充分发掘中国茶的新玩法、新吃法。中国茶有十足底气,可以和世界从容对话,也要求我们更好地与世界对话。”

  加纳食品与农业部部长奥尔苏·阿夫里耶·阿克托说,加纳不生产茶,但是一个很爱喝茶的国家,以前喝红茶,旅游业开始发展之后出现了绿茶。加纳是可可豆最主要的生产国之一,曾经向全世界出口,未来巧克力生产会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明年茶博会我们一定会带来加纳最棒的咖啡豆和巧克力,一定能打动中国消费者,赢取他们的信任。”

  俄罗斯国际茶叶及咖啡协会主席拉马兹·钱图里亚谈到,400年前中国茶来到俄罗斯,成为当时的国饮;在70年前,俄罗斯消费者的习惯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喝绿茶,转向红茶,目前90%的茶品消费都是红茶;过去15年,当咖啡开始在俄罗斯销售时,年轻一代转向咖啡消费市场的速度非常快。去年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咖啡的消费超过了茶的消费,这对所有种茶国都是一个挑战,必须找到一种方式来解决茶的问题,赢得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欢心。

  “中国茶产业的主体应该跟谁对标?应该是立顿和星巴克。这两个品牌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销量、把那么大的产业带动起来?它们的本质是与消费者沟通,立顿和星巴克一直在通过标志、标签与消费者沟通,不断强化品牌,同时还创造一个空间跟消费者沟通”“中国进入了品牌农业的新时代。茶叶是中国最有价值的国家品牌资产,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是为数不多能够真正代表中国的一个要素。一定要把品牌作为战略抓手来抓,打造茶叶品牌联合体,塑造茶叶品牌的灵魂,构筑茶品牌的图腾”……中国茶的核心诉求是什么?要立于世界,要和国外茶品牌竞争,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中国茶如何走品牌化之路,给世界响当当的中国茶品牌?专家学者们进行着激烈交锋和对话。

  一位年轻的茶业创业者说道:“我很清楚为什么会成长这么快,因为我们正好站在了中国茶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我要把握机遇,坚定地做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创新者和推动者。”

  这是一个中国茶文化复兴的时代,这是一场穿越历史、跨越国界的文化传承和商贸交流,这是一个弘扬茶文化、交流茶产业的世界之窗。茶博会,期待明年再见!

(责任编辑:王子翔)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