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平市社:小农户不撂荒 合作社收益高
作者:计慧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20-11-17
字体:缩小增大繁体
“土地银行”是高平市供销合作社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出的土地托管改革新举措。试点半年多时间,已吸收300余户农民入股土地800余亩,整合地块45块,吸收50多户农机户开展农机联合作业。
小农户不撂荒 合作社收益高
山西高平市社以“土地银行”模式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机手们把粉碎后的玉米秸秆装车准备送往当地的生物发电厂。 资料图
深秋,晋东南大地上最后一茬玉米收割完成,宣告着农闲时节的来临。高平市丰田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却异常忙碌,农机手们加班加点忙着把粉碎后的玉米秸秆送往当地的生物发电厂,财务人员忙着核算春种秋收的账目。今年是“土地银行”创办的第一年,原计划春节前给土地入股的农户发放的分红,理事长王少锞想尽可能提前兑现给大伙儿。
“土地银行”是高平市供销合作社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出的土地托管改革新举措。试点半年多时间,已吸收300余户农民入股土地800余亩,整合地块45块,吸收50多户农机户开展农机联合作业。
以地入股 持股分红 多赢!
“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为有需求的农户开展从种到收全程经营。”王少锞介绍说,“农户除了可以得到保底收入外,还可以拿到利润分红,实现了土地的保值增值,这就是‘土地银行’。”
王何南村是“土地银行”的改革试点村。这里土地平坦,连片种植度高,但和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农村一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一些低弱劳动力,经营土地的能力非常有限。尽管如此,“土地银行”推出之初也并没有得到村民们的积极响应,对于这个太过新鲜和陌生的事物他们有很多顾虑,“到头来钱赚不到、地也要不回来”是最担心的问题。
“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我们作了两个承诺。一是承诺签订正式合同,明确农民是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不改变土地性质和承包权归属,农民是土地的投资主体和受益主体;二是承诺收益分配采取‘保底收入+按股分红’的原则,入股土地每亩会有550元的保底收入,待粮食成熟后,会根据收益按农户70%、合作社30%的比例分红。”王少锞说。
没有了后顾之忧,“土地银行”在王何南村成功打开局面。
70多岁的赵爱门是一位孤寡老人,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名下的1.8亩土地几近撂荒,生活拮据。他把土地存进“土地银行”,不仅不用考虑种地的事情,政策性补助加上土地的收益,让生活也宽松了一些。
赵海枝老人则把家里的5亩土地都存进了“土地银行”。他说:“我70多岁了,地种不动了,孩子们都在外地上班,看见好好的土地荒了,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听说合作社能帮我们种地,还有钱收,咱也尝尝不出力也能挣钱的滋味!”
刘向阳常年在外务工,往年农忙时节都得三番五次往回跑,占用了大量务工时间,“现在把土地交给‘土地银行’,既保证了土地的收益,又可以安心打工挣钱。”他说。
“土地银行”推出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就在王何南村吸储土地560多亩,整合地块45块。
“其实从‘土地银行’中受益的不只是农民,还有我们合作社。”王少锞告诉记者,以前合作社单纯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实际运作中遇到很多问题。一是收储粮食利润虽然可观,但资金占用量很大,合作社财务负担太重;二是农机服务作业款很难完全兑现或者周期较长,经常出现没活的时候养活不了农机手,有活的时候找不到农机手的现象。成立“土地银行”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对于合作社来说,连片作业成本低,不用拿现金流去收购粮食,自有农机对入股土地统一作业,收益稳定,农机手不仅有活干,平时还能做一些基础性工作,服务队伍更加稳定,这些改变都非常有利于合作社的良性运转和长期生存。
从今年的账目来看,入股“土地银行”的农民除了550元的保底收益外,每亩地还能拿到30元—50元的分红。王少锞还计划从“土地银行”拿出一部分收益,交由村委会负责组织农户及田间管理,一方面增加村集体收入,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和村委会的共建,实现土地经营权入股5000余亩的阶段性目标。
整合资源 防控风险 稳妥!
“每亩地600来块钱,看着不多,其实风险很大,尤其是种植粮食作物,所以很多撂荒的土地并没有经营主体租用。个别十亩八亩租去的也都是种植经济作物。”王少锞说,“好在有供销合作社为我们托底。”
高平市供销合作社通过整合社有企业和合作社资源,在耕、种、管、收、售等环节为“土地银行”保驾护航。
高平市农资公司还为“土地银行”量身打造了MAP智农线上服务平台,通过农业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仪、农机监控等物联设备数据的集成,实现基础信息线上管理、地块可视化监控、精准农业气象、农田遥感等诸多功能,为合作社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农事作业发布、执行、反馈和分析服务,强化了追溯管理,规范了工作标准,提高了生产效率。无论是合作社工作人员还是入股农民,只要打开“MAP智农”APP,就能看到土地的方位、亩数和作物生长情况,当作物发生虫害等问题时会直接报警,工作人员就可立即处理。
王少锞告诉记者,供销合作社有仓库、有农机、有农资,方方面面参与进来,通过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土地整体收益。节本增效,“土地银行”防控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高平市委、市政府把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列为重大改革任务清单,连续5年每年安排300万元综合改革扶持资金,市涉农部门也提供了项目资金支持,这都为“土地银行”打造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和风险防御支撑。据了解,当地针对“土地银行”的金融扶持方案和农业保险方案正在加快设计中。
“土地银行”在晋东南大地上正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利用效能,切实让农村土地生金,让绑在土地上的农民获得解放、增加收益。
编后
“土地银行”的运营,从土地经营层面来说,通过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土地整体收益;从农民增收层面来说,彻底把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又让农民在土地经营中拥有稳定收益;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来说,防止土地撂荒,严守耕地红线,保障了粮食安全。
“土地银行”模式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当地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展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并在运行中提质,在发展中扩面。“土地银行”的探索前行,践行了供销合作社“姓农、务农、为农”的初心,是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破解发展难题的一把钥匙。
(责任编辑:任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