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朝闻天下】记者观察 “尾菜”如何变废为宝? 山东莒县一年产生4000吨“芦笋尾菜”
来源:央视朝闻天下
发布时间:2024-11-04 00:00
字体:缩小增大繁体
芦笋尾菜的大量产生和浪费,困扰着这些加工企业,也是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急需解决的难题。
芦笋尾菜的大量产生和浪费,困扰着这些加工企业,也是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急需解决的难题。
莒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研究员 门庆永:我们莒县一年可产生4000吨左右的尾菜,以前的时候芦笋尾菜大部分都做了饲料直接喂了牲口,有的还直接当垃圾处理掉,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一边是缺少利用技术,而另一边是寻找果蔬产后综合利用市场。
2022年到2024年,连续三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在山东多地展开果蔬采后加工试验示范。在门永庆的牵线搭桥下,科研团队和加工企业开始了尝试合作。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研究员 宋烨:芦笋是世界十大蔬菜之一,芦笋老茎当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占到干重的70%以上,氨基酸含量占到1%—2%,同样显著高于其他的蔬菜。
蔬菜加工后的下脚料处理得当才能变废为宝。
芦笋尾菜在处理时有含水量高、粗纤维含量高、易腐烂、难贮运难打浆等特点,如何才能让有着丰富营养和经济价值的绿芦笋实现全价值利用呢?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所长 吴茂玉:关键技术变废为宝。第一是快速脱水变原料,第二是蒸汽爆破增活性,我们采用蒸汽爆破技术把活性成分从细胞壁中释放出来,多糖、多酚、皂苷等活性成分也显著提高。下脚料变身为高活性的功能性原料。
对于企业想尝试开发的芦笋粉,在科研团队的帮助下也成功圆梦了,实现了资源的全职化利用。三个妙招的使用,让芦笋尾菜利用有了质的突破。芦笋粉、芦笋面条、芦笋汁、芦笋茶等等一系列利用芦笋尾菜所开发出来的产品销往周边市场,获得市场欢迎。
(责任编辑:谭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