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作经济》:农产品的区域营销整合还需找准定位

作者:李威 来源:中国合作经济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3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相关链接】《中国合作经济》:“寒地黑土”的品牌整合路

【相关链接】《中国合作经济》:新合作 区域农产品整合的独特样本

 

 

 

 

  “寒地黑土”从黑龙江起步,逐渐在全国开疆拓土,引起供销合作社系统内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对于其他省区供销合作社,“寒地黑土”模式是否具备推广的可能?我们就此访问了几个地方的供销合作社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几位受访者认为,由于“寒地黑土”自身的独特性,其他地方复制这一做法的可能性不大,但各地都在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寻找合适的方式。

  缺乏资金和营销经验阻碍模式推广

  要打造品牌,整合广泛区域内的农产品,钱和人是最大障碍。

  北京商业干部管理学院院长杨谦长期研究农产品品牌营销,他认为,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的做法和思路,但这毕竟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项目,运作起来难度不小。即使现在黑龙江寒地黑土农业物产集团有一定的网络体系和品牌影响力,仍摆脱不了上述两个难题,他用“艰险”两个字来预测其之后的发展路途。

  杨谦分析说,第一个问题就是缺钱。由于农产品的特性,一般农产品产区最先注册地域商标,这样就出现了阻碍区域农产品品牌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品牌的公益性和企业私有性的冲突。所谓公益性是指区域品牌是以地域为基础注册的商标,商标属于整个地区。以著名的地域商标“五常大米”为例,只要是在五常地区产出的大米都可以用“五常大米”的品牌。公益性使得区域内的企业都争用公共品牌,但谁也不愿为维护品牌出力,因为一家出资宣传,众家受益。而且,由于企业各自为战,很容易形成压价竞争的局面,损害品牌形象。这样一种矛盾使得很多区域品牌无法长大。为消除品牌公益性的弱点,“寒地黑土”主走中高端市场,整合上下游,其中的资金需求量非常大。比如自建直营店,直营店都需要养店,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微利甚至不盈利,公司在一段时间内要处于纯投入状态。对于很多供销合作社来说,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仅启动资金这一项就过不了关。

  另外一个就是营销经验的匮乏。农产品的特性影响着区域品牌的发展。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农产品,需要储存、运输设备等,投资巨大,而且还要迅速地将货物出售,运作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面对市场经济,很多供销合作社经验不足,尤其在市场营销方面,对现代商业营销手段不熟悉,开拓市场难度较大。“寒地黑土”的经营中有懂经营、懂市场的人才,但不是所有的供销合作社都有此类人才。

  基于以上两上原因,杨谦认为,学习“寒地黑土”经验必须注意结合自身情况。

  即使是于定坤本人,也觉得集团公司发展阻力较多。“运作整个产业链,需要投入太多人力和物力。此外,‘寒地黑土’有其独特性,公司可以通过其来整合区域内的资源,而其他地方通过一个富于特色的品牌来整合资源都不太容易,也难以找到一个如‘寒地黑土’这样的平台。”但各地并没有停止农产品营销的区域整合,一些地区也探索出了自己的模式。

  区域卖场连锁小有“气候”

  相比于“寒地黑土”的高端定位与全国眼光,目前很多区域在各自地盘内做起了农产品连锁,定位中低端,实质与一般卖场类似。

  2009年5月,第一家浙江万禾名特优农产品专卖中心成立,如今专卖中心在萧山地区已经开到四家连锁,主营萧山本地和各地名特优农产品,目前品种已达5000余种。专卖中心由萧山供销合作联社牵头发起,通过资本或产品的方式与浙江省仙居、缙云、临海、磐安、常山等15个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合作投建。

  开业一年年营业额就超过2000万,这让汪吾安颇以为傲,他表示,专卖中心主要定位于中低端,以“品种全、价格低、质量好”的方式吸引顾客,产品主要来自以产品入股的供销合作社下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将产品进行包装加工,并经过QS、HACCP等食品安全质量体系认证,实现可追溯。目前运作良好。“由于我们与其他供销合作社独特的合作方式,公司发展既有较为充足的资金,同时专卖中心的产品质量也得以保证。供销链条运作比较通畅。”

  同样是在上下游下功夫,谈及“寒地黑土”,汪吾安说:“我去‘寒地黑土’的专营店看过,他们主要走中高端市场,价格也比较高。我们的路子与他们不同,我们更专注量。”

  他的目标就是将本地特产甚至是全国特产经公司“批发出去”,“将专卖中心连锁开起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但以后的发展还是要走批发的路子,我们现在的专卖中心就是批零兼营,只靠零售,农产品发展比较困难。”

  与萧山区供销合作社思路类似的还有河南省供销合作社。2010年1月,河南省供销合作社首家土特产专营卖场开业,集合全省土特产,如今这样的卖场在郑州地区已经开到四家。

  农产品交易中心蜂拥而起

  农产品交易中心,这一形式也受到各地供销合作社青睐。2009年,由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筹建的天津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开建,中心规划总占地1330亩,一期项目已签订征地800多亩,预计2013年全部建成,总投资超过10亿元。

  筹建中心目标是将各地名优新特农产品聚集到一起,打造华北地区绿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和交易中心。中心主任杨建华表示,建成后的中心集农产品仓储、检测、保鲜、加工、配送、流通、拍卖、零售终端为一体,具备现代化的电子结算、质量追溯、信息发布、展销拍卖、产销对接等多种功能。主要采取合约交易、拍卖交易、网上交易、订单交易等方式。“网上交易和拍卖交易是中心两种特色交易方式。”

  网上交易主要在建成后的综合交易大厅内进行。货主将需要交易的商品样品在展厅展出,同时交易大厅内的电子屏幕,将货源情况和市场行情显示出来,以便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由于中心配备有仓库,货主可选择让买主到种植地直接上货,也可提前将货物暂存在中心,成交后由买主直接提走。

  拍卖交易则是通过买方对同一批产品实行竞价购买,以竞价形式进行集中交易。拍卖交易具有便于快速批量进行的特征,缩短了农产品的交易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效率。

  虽然项目在建,不过招商工作已经开始,杨建华说,中心在新疆等地已经开始了项目推介。而且由海南省政府出资投建的海南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已经在物流中心落户。“在物流中心立项初期,海南省供销合作社和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积极沟通,最终在物流中心内规划出300亩的面积建设海南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

  几乎与此同时,山东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目前也在筹建之中,该交易中心今年4月开建,总体规划1000亩,一期投资1.5亿元,远期投资5亿元。临沂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王修书介绍,临沂地区农产品发展已有规模,只不过没有一个展销平台,交易中心将整合临沂地区农产品资源,统一加工、包装,推向全国市场。

  “整合资源必须学会定位”

  整合区域农产品资源,供销合作社必须找到恰当的市场定位,包括产品定位和自身定位。

  “未来的市场竞争实际上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目前很多供销合作社已经看到了这一点,都在积极整合,但必须在供应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否则供销合作社的资源就会被逐步整合到别人的供应链管理中。”杨谦分析说,比如“寒地黑土”走中高端市场,公司做直销,这与“寒地黑土”发展历史、地域特点相一致的。又比如山东很多地方的供销合作社成功进行了“农超对接”,专心做农产品供应商,因为山东地区主产蔬果瓜菜,对于此类生鲜产品,“农产对接”的渠道更加务实。

  杨谦表示:“走入市场也就那么几种途径,不过只有切合实际的做法才能取得成功。定位于超市供应商,就主力做好标准化管理。如果是做批发市场,就做好租户管理以及产品推销。要整合上下游资源做全部网络,那么就需要更多地从整体来考虑资金和人力的分配。”

  杨谦提醒说:“像‘寒地黑土’这样选择走中高端市场,如果进超市就要谨慎,农产品在超市基本上不存在品牌的概念,都是走量,中高端产品可以走量但对品牌发展并无多大益处,反而有可能因为杂牌的出现而影响品牌的发育。”
 

 (责任编辑 曹杰)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