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春茶将成产值亿元产业

作者: 来源:海南商旅报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25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红转绿”致市场急剧萎缩

  但如今,曾取得过辉煌业绩的南海茶场已是举步维艰。记者在参观厂区时看到,茶场建筑显得十分破旧,生产设备均已落后,4台选茶机、7台加工机大多数都处于闲置状态。一位在这里工作多年技术人员林先生说,现在茶场的性质属于内部员工承包,“远洋”品牌作为国有资产已经收回封存。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的外贸体制改革成为海南茶业的分水岭。几十年统购统销的茶叶市场全面开放,生产者不得不直接面对市场,加之国际市场茶价变化,红茶市场开始逐渐被绿茶取代,海南红碎茶出口受到严重影响。随之而来的是生产萎缩,产量和茶园面积逐年下降,茶园面积从1993年高峰时的12万亩急剧下降到了2000年的5万亩,产品也同时下降1/3。

   “由于上世纪90年代国际茶叶市场疲软,以前的茶场体制与生产规模已经不复存在,留下的厂房和设备均已陈旧。种植技术、加工技术也不及当年了。”彭场长说,由于上世纪90年代茶叶市场的不景气,使南海农场的茶园面积由2万亩锐减到7000亩。2003年改革茶叶经营体制,实行茶园租赁承包,新茶园公开拍卖,茶厂向社会招标实行租赁承包经营。面对萎靡的茶叶市场,最近10年来南海茶叶每年仅出口1000吨茶叶,比辉煌时期整整少了5倍以上。

  农垦将建茶叶“航母”企业

   “经过多年摸索调整,海南目前已基本找到一条适合市场的茶叶生产高效之路,茶叶完全可以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新的特色支柱产业。”海南农垦总局农业处农艺师王健民说,红茶市场的没落让曾经作为红茶基地的海南茶界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在经过最初的俳徊之后,在省农垦总局的领导下,垦区的主要茶场开始把发展良种茶园、建立有机茶生产基地、生产名优特茶作为新的方向,农垦系统特别制定了发展2万亩名优茶基地建设的规划,通过更新老劣茶树,引进优良品种发展高档茶生产。

  为了把茶叶重新打造为支柱产业,海南农垦总局最近将位于定安县的茶科所和全省最大的南海茶场合并,发挥各自科研和土地多的优势,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的茶叶发展之路。王健民认为,茶叶属于永远的朝阳产业,海南茶叶即将进入转型升级的新的发展时期。如果海南茶园实现优良品种100%,亩产值可达万元。

  彭场长说,至少需要1000万元的投入,从品种改良、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管理升级到市场营销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投入。如果资金到位,企业完全有起死回生的可能。目前他们正准备对茶叶加工厂的生产线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国内大型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一旦达到了3万亩的茶园规模,茶叶的年综合产值将会达到1亿元,将提供6000个就业岗位,南海农场将成为整个海南农垦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

共3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