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川归一“万川奇”

作者:本报记者 王凯山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黑龙江省大庆市素以石油著称于世。然而从2008年起,一个品牌——“万川奇”异军突起,将大庆的绿色农产品集中推到了世人面前。
  据大庆市绿色特色农产品产业协会秘书长才同川介绍,大庆市水土资源丰富,水地、草场、田地各占三分之一,适合各类农副产品的种养加工。由于当地常年进行地下石油开采,地面农林资源基本未遭受污染,加之上游没有大型污染企业,大庆境内流过的嫩江水系也是保护良好。这一切为当地开展绿色农产品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大庆市委、市政府就把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当地一项重要工程开展推进。
  守着聚宝盆,当地农民却没有得到所预想的丰厚回报。大庆市供销合作社在调研中发现,恶性竞争是根源。同一个小米品种,竟然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品牌。“小米是好东西,但是架不住这么折腾,当时小米能卖到一斤一块五、六就不错了。但是这只能收回成本,甚至有时亏本也要卖。”大庆市绿色特色农产品产业协会副会长杨杰告诉记者。
  “我们进一步深挖这些恶性竞争的深层次原因,发现农民还是因为卖难的问题。”大庆市供销合作社主任、绿色特色农产品产业协会会长王若坤分析。
  就此,大庆市供销合作社决定,整合现有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的品牌——万川奇。随后大庆市绿色特色农产品产业协会将当地的主要特产大米、大瓜子、大拉皮等进行了梳理,同时以吸收会员的方式整合已存在的小品牌。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协会吸收了各种会员单位上百家。“绝大多数都放弃了原来的自有品牌,转而使用统一的万川奇品牌。即使个别坚持要保留自己品牌的会员,按照协会章程,也要在产品上面标明万川奇系列标志。”杨杰介绍。
  他告诉记者,这些会员单位都联系着十几家甚至几十家的农户,整个协会联系的当地农户达到数千家之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卖难的问题,他们将保证产品质量与拓宽销售渠道做为万川奇系列产品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
  “我们开办的大庆市绿色特色农产品检测中心被国家农业部指定为定点检测机构,并且负责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的农产品检测。在确保农产品的优质、新鲜、安全、绿色无公害等方面,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随时检测、随时检查,这是保证万川奇品牌走向市场的根本和前提。”杨杰介绍道。
  在将品牌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大庆市绿色特色农产品产业协会,专门吸收了本地著名的大商集团和庆客隆两家连锁超市作为会员单位,这给万川奇旗下的农副产品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通道“过去的一家一户一品牌时代,根本没有实力进入连锁大超市。如今成了一家人,这为产品走向市场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通道。”杨杰评价。同时,他们还给农副产品建了一个“大橱窗”——大庆市绿色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在这座3千平方米的展销大厅里,8大类、22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大庆本地农副产品一目了然。
  为了将万川奇品牌进一步推向国内外市场,大庆绿色特色农产品产业协会带头参加国内外各项展销活动,并计划在两三年内,在各边贸城市和大中城市开设贸易窗口。王若坤透露,“如今我们已经在深圳开设了贸易窗口,并在北京考察了两个地点,已经初步形成了意向。”
  “虽然万川奇这个品牌被我们协会用来整合其他小的品牌还不到一年,但是已经初见成效了。随着我们的市场不断扩大,我相信万川奇这个大庆绿色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名气将更大,我们联系的广大农民将更富。”杨杰最后表示。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