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各直属科研院所: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进一步加快直属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已经总社四届理事会第72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进一步加快直属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四日
附件: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进一步加快直属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科研院所(以下简称总社院所)是供销合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供销合作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供销合作社的骨干力量,是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为加快总社院所改革和发展步伐,更好地服务总社中心工作,发挥服务“三农”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现提出如下改革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总社院所改革和发展的迫切性
总社8个直属科研院所建立于1979年前后,30年来,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总社恢复成立后十多年来,各院所坚持改革开放,锐意创新,经济实力和市场经济适应能力逐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明显提高,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就总体而言,与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和“三农”要求仍不适应,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规模较小,实力偏弱,力量分散;二是内部机制缺乏活力,发展速度不快;三是掌握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四是高水平人才、学科带头人缺乏;五是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动力不足;六是与总社中心工作结合不够紧密。面对“三农”发展的新形势和供销社事业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总社院所又好又快发展,既是院所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总社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于总社中心工作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出发点,以提高院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为重点,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整合、联合力度,千方百计壮大实力,增强为系统和行业服务能力,为供销合作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总社院所基本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总收入在2008年指标基础上翻一番,结余、所有者权益等主要经济指标显著增长;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成为全国供销社系统的农产品加工、贮藏和流通科研开发、工程技术中心;有效服务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到2020年,力争使总社院所总体发展水平与供销合作经济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三、主要措施
(一)制定院所中长期发展规划,因所制宜,理顺发展思路。各院所要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围绕总社中心工作,结合当前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和所处行业特点,从各院所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各自技术优势,一所一策,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发展思路、阶段性安排和分步实施措施。基础较好、实力较强的院所要适当提高发展目标,实力较弱的院所要突出特色,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同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要切实从“三农”和行业发展需要出发,将现有的科技力量整合、提升,努力成为供销社行业领域的技术支撑。
(二)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分类改革。基本目标是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要按照总社要求,明确各院所职责定位,发挥行业技术优势,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解决行业和供销合作社重大科技问题;要明晰产权关系,鼓励盘活存量资产,寻找发展空间,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确保院所资产保值增值;要鼓励开放办院(所),通过建立联合互利机制,促进直属科研院所与企业、大学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促进知识流动、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共享;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科研院所管理办法〈暂行〉》,加强院所管理,提高院所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建立有利于院所发展的运行机制,分配制度上,要实行按岗定薪、按任务定薪、按业绩定薪的岗位效益工资制度,适度拉开收入差距;对有贡献特别是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可实行股权激励,经营人员、科技人员可以持有股份;对在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市场开拓及成果转化中起关键作用、有突出贡献者,要加大激励力度,积极探索实行新产品利润提成、新产品销售收入提成、科技成果入股和建立补充商业保险等多种激励方式,调动科技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出头“冒尖”。用人制度上,要完善院(所)长负责制,进一步扩大院所决策自主权;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的新机制,把有综合管理能力、业绩突出的人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要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打破职称终身制,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四)创办股份制科技性产业,实行产权多元化。支持各院所内部或院所之间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以产权为纽带,组建科技产业集团或科技性股份公司,作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跨院所融合的平台,重点开展产业孵化、资源融合、战略收购和投融资等业务;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国资本,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鼓励新组建的科技产业集团办成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创造条件争取上市,迅速壮大规模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五)加强班子建设,稳定和壮大人才队伍。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对确有才干的人员要破格提拔使用;在选聘中充分发扬民主,引入群众评议监督机制;对院(所)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和年度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抓好班子后备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新的科技人才,减少人才流失,要内部选拔和公开招聘相结合,内部培养和借用外脑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高级人才,搞好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各院所要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引进年轻人才,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过硬的人才队伍。强化人才的交流特别是总社院所之间的人才交流,搞好干部职工的再培训。
(六)推进院所整合、联合,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要探索新的联合合作的形式和途径,鼓励总社各院所之间、总社院所与社会科研机构合作,搭建科研攻关的平台,成立院所专家决策、咨询机构,整合院所的人才、技术、仪器设备等资源,确定科研研发的领域、技术路线和产品开发方案,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鼓励院所在资源、优势互补的前提下,深层次整合,迅速做大做强;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作用,实现产学研结合,鼓励各院所与供销合作社系统或社会各类院所、龙头企业联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支持院所开发的产品进入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打造品牌,扩大产品销售,增强影响力。
(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各院所要面向市场,着力于行业前沿、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围绕棉花、农资、果品蔬菜、茶叶、食用菌、蜂产品、香辛料、生漆等进行联合攻关,大力提高供销合作社经营产品的科技含量,围绕“新网工程”亟待突破的信息、防伪、喷码、物流等技术和设备进行研发,为“新网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培育打造供销合作社科研院所的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做好专利申请、论文发表和专著编写工作,主办或参加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交流会,扩大供销合作社科研院所的影响力;要加强所属行业产品标准制修订和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确立在行业中的权威地位和关键作用。要重视国际合作,积极走出国门,扬长避短,寻找经济技术合作伙伴,逐步增大供销合作社科研院所在所处行业、领域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为“三农”服务。总社各院所研究的方向大多是供销合作社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为促进科技成果熟化、转化,要积极筹建农副土特产品加工贮藏、冷链物流、再生资源、棉花机械、商业机械国家或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对供销合作社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积极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特别是为系统搞好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要积极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和咨询,大力开展技术下乡、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县(基地)建设,着力培训农民,通过一般技术的普及与先进技术的引导,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服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九)加强院所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总社院所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院所党组织要监督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积极参与院所重大问题决策,支持院所长行使职权;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合力,确保院所改革和发展的平稳进行。必须切实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职工切实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改善、加强对直属科研院所发展的管理和指导
(一)加强管理,实施绩效考核评价办法。总社将建立院所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院(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工作的考核,每年对直属研究院所总收入、结余、资产保值增值率、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服务“三农”等指标分别确定分值和权重,进行考核评分和评价,在考核的基础上,二年或任期不合格不再聘用,对考核优秀院所班子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
(二)加强指导,积极推动院所加快发展。总社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院所发展的指导。业务主管部门要与院所共同研究发展思路、发展方向,改进、完善项目评审管理办法,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优先推荐;人事部门要加强院所班子建设;财务、审计部门要加强财务、资产的监管;基建管理部门要努力创造条件,改善院所基础设施,支持院所加快发展。
(三)加大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总社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观念,把培育和发展科研院所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积极协调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关系,争取扶持政策、资金,着力培育院所科技创新能力,改善科研基础条件,引导各院所主动争取享受地方各种扶持“三农”和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和资金,为科研院所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