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面对经济包袱沉重、业务经营萎缩、服务功能弱化等诸多困难,甘肃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逆水行舟,奋力拼搏,打造新网络,开辟新领域,加快了由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的转变,初步形成了适应农民需要和自身发展的新的经营格局,实现了由求生存向谋发展的转变,步入了恢复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甘肃省供销合作社除了农资、棉花、仓储等支柱产业继续走强外,农产品、日用品、再生资源等传统业务也得以恢复提升,并逐步向效益好、前景好的新领域进军,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增幅较高、效益较好的势头。2009年,全省实现商品总销售123.8亿元,比2005年增加66.4亿元,年均递增 28.8%;利润年均递增67.6%。
瞄准农村广阔的市场。“十一五”期间,“农民需要什么就经营什么”成了省供销合作社新的理念。他们发挥曾有的“点多、面广、腿长”优势,跳出单纯的农资供应和农副产品购销业务圈子,加快织就现代农资经营网络、现代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现代农产品营销网络、现代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这四大网络。现在,他们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基本覆盖全省,日用品、农产品、再生资源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形成区域发展态势。截至目前,他们已兴办了140个批发市场、200 个配送中心、6830个连锁店。遍布城乡的连锁经营,大大便利了农民。
同时,甘肃省供销合作社的经营触角还进一步向村级延伸,范围向连锁配送、信息技术、餐饮娱乐、幼儿教育等多个领域渗透。一度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一些基层社又恢复了起来,并且变成了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增强了供销系统的为农服务功能。“十一五”期间,恢复重建基层社276个,总数达758个。全省基层社销售额和实现利润分别比2005年增长94.7%和176%。
围绕各地蓬勃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甘肃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还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发展专业生产,提高了供销合作社为“三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责任编辑 曹杰)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