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协会服务能力 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食用菌协会按照总社对社团改革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协会的市场化建设。对内不断制度、完善管理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对外不断扩大服务手段,主动为会员、为行业服务。自2004年至2014年的10年间,协会不断加强内部建设,有效提升了服务行业的能力与水平,为推动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协会不断加强内部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着力加强协会秘书处建设工作,从2004年到2014年,工作人员从初建时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18人,人员结构更加年轻,学历水平不断提高,承担社会活动逐年增加。协会重视秘书处的内部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完善协会规章制度共25项,健全了以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的管理机制,使协会的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合理化。建立了部门成本核算奖励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协会工作效率。制定了《中国食用菌协会“三重一大”事项管理办法》,严格决策程序,提高协会领导干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重大事项决策由集体研究决定。在协会财务管理方面,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财务公开透明,每半年在协会内部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和各部门收支情况,接受全体工作人员的监督,把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加强协会分支机构的管理工作,设立分支机构联络员,每月上报分支机构动态情况,每年召开分支机构负责人会议,表彰优秀分支机构,促进分支机构工作的开展。

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会暨武汉(新洲)首届蘑菇节

为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协会不断开拓进取,做好行业服务。协会在党和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引下,提出了“以行动村食用菌产业建设为核心,将新农村内容在行动村综合集成,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小蘑菇新农村行动计划”。积极组织开展“行动村”申报活动,“行动村”食用菌产业建设活动,跟踪调查活动,菇农培训活动。这项活动实施以来,全国16个省,278个村成为该项活动的“示范村”,数万菇农接受了免费的培训,示范村食用菌总产量达到48万吨,产值12.2亿元,食用菌产值占村农业产值的50%以上,村人均收入4000多元,50%以上的行动村成为县级以上精神文明村,大大推动了农村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尤其在为农增收方面成效显著。

中国食用菌行业大会暨2014中国.四川(金堂)(新技术新产品菌需物资)博览会

同时,协会还不断搭建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行业及会员的交流与合作。2004年以来,协会举办了大型节、会活动共计63次,其中不少节、会活动已经形成协会品牌并作为固有活动实现常态化开展。10年来,协会共举办了10届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8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5届黑木耳节;9届香菇文化节;4届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会议;2届全国食用菌专业合作会议;23次全国“小蘑菇大产业健康万里行”活动等。这些大型活动的举办,加强了食用菌行业生产、研发、流通、销售等各领域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技术、产品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2008年中国食用菌协会援建项目

此外,中国食用菌协会还积极开展行业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食用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2004年以来,协会共组织了19期菌类园艺工培训班。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食用菌企业的联合培训工作,积极为行业培养技术人才。协会连续5年承担商务部援外培训“发展中国家食用菌推广与应用官员研修班”和“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班”,培训来自蒙古、越南、纳米比亚、巴基斯坦、格鲁吉亚、土库曼斯坦、马其顿、博茨瓦纳、老挝、朝鲜等50个国家149名国际友人,其中培训各国农业部、林业部等官员115人,通过培训促进了相互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产业发展、文化先行,协会注重食用菌文化宣传工作,成立了食用菌文化专业委员会,支持全国食用菌单位、企业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在地方政府和食用菌企业的大力配合下,在全国建起了一批以食用菌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文化馆,宣传了食用菌科普知识,让广大群众认识食用菌、了解食用菌、消费食用菌。发挥协会网站、杂志的宣传作用,为行业提供技术信息交流的平台,引导食用菌行业健康、用序发展。协会还通过与新闻媒体合作,利用电视、报纸等手段,开展食用菌营养、保健功能的宣传介绍工作,积极倡导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一荤、一素、一菇”的合理膳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