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中国合作化的纲领——《中国合作化方案》
国民党元老陈果夫,早年曾师从薛仙舟学习德文。据陈果夫回忆,“先生与人只谈合作主义”,因此在德文课上,陈果夫更多接触到的是薛仙舟的合作主义思想。受其影响,陈对合作主义笃信不疑,此后更锲而不舍地推动中国合作运动。1920年,陈果夫在上海组织“上海合作同志社”,专门从事合作研究与宣传。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薛仙舟应陈果夫请求,起草了《中国合作化方案》。
方案以实现全国合作共和为宗旨,系统阐述了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合作运动的理念,并提出合作执行部门(全国合作社)、合作教育部门(合作训练院)、合作金融部门(全国合作银行)三足鼎立的合作化构想,集中体现了薛仙舟“以合作救中国,以合作治中国”政治主张。
根据《中国合作化方案》,全国合作社是全国合作运动的总机关,以发起、组织、指导、监督和资助全国合作事业为职能,对全国经济和民众本身实施改造,以奠定合作共和之经济、政治基础。在机构设置和规划上,薛仙舟格外重视人才选拔,他曾说,“倘人之自身,不先彻底改造,则虽有绝好的制度,也是徒然 ”。他对人才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和期望,他说“倘要民众本身的改造,则必须先有人才,他们自身曾经受过严密的训练,具有许身于民众的决心……投入民众之间,与民众共同生活,共同尝甘苦。去服务民众,教导民众,辅助民众,使民众与之同化……必如此,然后民生主义始能真正实现,革命才算是成功。”为此,薛仙舟把全国合作社社员分为四等:普通社员、基本社员、特别社员和赞助社员,并特别说明“有决死精神者归属特别社员,为实现合作共和之核心,是所有社员中最重要的一种。”
合作训练院是合作事业的教育部门,旨在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使一般民众接受合作思想,了解合作社的知识和组织原则,在全国营造民主与合作的氛围。薛仙舟重视妇女在合作运动中的地位,因此合作训练院专设女子部,训练女合作员。他的理由是,“在民众中做工作,女子至为重要。四百兆的民众中,有二百兆是女民众,没有女子工作,是不易成功的。合作以家庭为本位,女子乃家庭的中心。女子如不了解合作,赞助合作,合作前途,障碍滋多。男子的生活,最易受女子的影响,故女子尤须受特别的训练,助成男子刻苦耐劳的简单生活。”
全国合作银行是信用合作的中央调剂机构,也是合作运动的核心。因此,在整个方案中,薛仙舟对全国合作银行的规划最为详细,从招股派息,到组织人事、营业范围、地点分布等都作了说明。他还主张,全国合作银行有发行长期债券之特权,专做住房合作、农业合作、劳农事业等等的长期放款。方案指出,上海是天然的消费合作、住房合作、信用合作的中心,所以全国合作银行总行设在上海,并随时在国内各地酌设分行。为联络华侨,吸收侨资,在海外也要设立分行。
薛仙舟的著述极少,《中国合作化方案》是他一生从事合作研究与实践的结晶。方案理念清晰、特点鲜明:其一,薛仙舟人治观念浓厚,因而在方案中他兼重合作组织的经济改造与社会改造双重功能,希望把制度的革新与人的改造统一起来。其二,薛仙舟希望借助国家权力构建全国化的合作事业体系,由上而下地推进合作事业。当时除了比利时农民互助社外,各国还没有这样的先例。薛仙舟并未像他人一样沿袭照搬国外的做法,而是根据实践和国情提出了超越传统的理论。其三,薛仙舟把合作社看作实现民生主义的最佳途径,主张都市与农村应同时推进合作事业。他说:“及至每个小村落,每个工厂,每个团体,每条马路,每条里弄,皆有合作机关星罗棋布,全国合作化了,然后全国问题才能根本解决,革命才算真的成功。”
中国合作运动的永久遗憾
薛仙舟起草方案的时候,正值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大规模的国家建设提上日程。选择何种建设方略,实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方案完成后,胡汉民、陈果夫等国民党高级官员对他大加赞许,陈果夫还向蒋介石力陈合作社乃“抵制共产主义,实行阶级协调”的一大法宝。蒋介石当即接见薛仙舟,表示全国统一后即组织实施该方案。不久,“国民政府”决定设立经济设计委员会,由薛仙舟主持,借此推行中国合作化工作。不过,此时的薛仙舟却面临“进退两难之势”。
1927年8月7日,薛仙舟致函陈果夫,称叶楚伧再三敦促他前去主持筹备农民银行。在薛仙舟的构想中,这个农民银行就是方案中的全国合作银行。他十分高兴,认为如筹划成功,实为“我国大规模的合作运动之一绝好机会”。他在犹豫,是等整个方案决定后按计划推进,抑或立即先行筹备合作金融机构。世事难测,还未等薛仙舟做出决定,8月13日,蒋介石、胡汉民就在国民党内部争斗中失利而被迫辞职,推行合作方案的计划遭遇波折。多年的理想在将要实施之际又化为泡影,薛仙舟备受打击。
9月初的某天,薛仙舟意外受伤,因治疗延误,病情急剧发展。医生主张截肢以保全性命,但他认为身体残废则影响思想的完整性,坚决反对截肢,致使病情日益恶化。9月14日,薛在病床上问妻子:“(上海国民)银行是否仍由章(益)君继续维持?” 妻子点头称是,他即溘然长逝,临终并无一语及私事。身后留下一双女儿,大女德音三岁,小女徽音仅六个月。实施《中国合作化方案》成为他未竟的心愿。
薛仙舟的早逝,是中国合作运动的重大损失。他毕生心血凝聚的《中国合作化方案》,成为中国合作运动史的经典文献,至今日仍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他对国民政府推进合作事业影响深远,其弟子陈果夫是国民党合作运动的政策制定者和倡导者。陈果夫创办的中央党务学校(后改为中央政治学校)成立合作组、合作学院、合作指导研究班,培养出大批合作人才。在中央党务学校任职的人中,好几位是曾追随薛仙舟宣传合作、创办《平民》周刊的复旦学生。
薛仙舟逝世后,复旦大学将新扩建的图书馆命名为“仙舟图书馆”,以示永久纪念。2005年9月,复旦大学百年华诞,仙舟图书馆被改建为“复旦大学校史馆”,薛仙舟和从事合作运动的珍贵史料就珍藏于此。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