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搞活农村商品流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地践行供销合作社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吉林省吉林市供销合作社按照全国总社、吉林省社和吉林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创新经营服务理念,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全力推进流通主体的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七大网络、一个中心”为主要框架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即以吉林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等有实力的农资经营企业为龙头、以各级配送中心为骨干、以连锁农资店为网络终端的集产销和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全市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以吉林市莲花日用杂品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及县(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为龙头、以乡村连锁“农家店”为网络终端的全市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以吉林市瑞春医药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以乡镇供销合作社药店为骨干、以设立在乡村“农家店”的医药专柜为网络终端的全市农村医药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以吉林市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以县(市)区再生资源市场为主体、以城市社区收购亭和乡镇供销合作社收购站为骨干、以城市流动收购车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收购点为网络终端的集回收和加工利用于一体的全市再生资源现代回收利用网络;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以农户为网络终端的区域性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以吉林市城区烟花爆竹专营批发有限责任公司及县(市)烟花爆竹经营企业为龙头、以城市规范的零售网点和乡镇供销合作社销售点为网络终端的全市烟花爆竹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以“黑土地信息网”为主体、以县(市)信息站为中心、以农村信息采集点为网络终端的农村信息网络;以“形象新、环境美、功能全、服务优”为总体标准的集农资供应、日用消费品供应、医疗卫生、农副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生活服务、喜庆服务、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信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共建成市、县两级各类配送中心25个,各类连锁经营网点2200多个,经营总面积40多万平方米,年销售总额10亿多元,城乡就业人员近4万人。吉林市社在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抢抓机遇,迅速全面启动“新网工程”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流通相对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流通网点不足、秩序混乱、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和农村市场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作为建国以来曾经一度是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的供销合作社,如何适应新形势,寻找新机遇,重新构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已经成为供销合作社践行为“三农服务”,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大问题。2005年,市社紧紧抓住“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契机,积极引入连锁经营的现代经营方式,迅速启动新型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当年就建成了日用消费品和农资配送中心3个,新建和改造连锁“农家店”500个、“农资店”150个,基本形成了覆盖2个县(市)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和覆盖2个县(市)及4个城区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
2006年,总社和省社对“新网工程”做出部署后,市社把“新网工程”建设作为政府赋予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使命和基本职责,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切入点,摆上了重要位置,提出了要把“新网工程”作为供销合作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农服务的中心工作来抓,着力打造以农资、日用消费品、医药、再生资源、农副产品、烟花爆竹、信息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七大网络、一个中心”建设的工作思路,全面组织实施了“新网工程”建设。一是再次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机遇,积极与商务部门沟通、协调和合作,把全市5个县(市)全部纳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同时把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扩展到了全市9个县(市)区。二是抓住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把市再生资源公司列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确定的全国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单位,把本市列入商务部确定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双试点”单位之一。三是借助“新网工程”从部门工作提升为政府工程的机遇,全面启动和组织实施农村医药、农副产品、烟花爆竹、信息等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二、强化措施,狠抓关键,努力实现“新网工程”建设的新突破
实施“新网工程”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作,是供销合作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场攻坚战。在实际工作中,市社坚持突出重点,狠抓基层社、龙头企业、网络终端等实施主体建设,加大项目开发力度,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一)抓深化改革,为“新网工程”建设提供动力。针对基层社参加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职工已全员解除劳动关系成为社会自然人的实际情况,坚持因社制宜,对基层社体制机制创新分别采取了以下办法:一是采取了组建供销股份合作社,组建专业合作社,开放办社、选聘能人,统一管理、资产租赁、人员返聘,组建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改革模式;二是采取了强社兼并弱社、组建中心社等办法;三是采取了以基层社为依托,利用基层社的资源、人才和设施优势,领办、参办、与农民联办各类专业合作社,自办、联办基层社所在地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办法,进而实现了基层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市社按照企业产权明晰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劳动关系理顺到位、经营机制转换到位和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对社属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社和社属企业活力,为网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龙头企业,为“新网工程”建设提供支撑。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关键是要有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市场)为支撑。市社始终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新网工程”建设的重点来抓,积极采取了改造重组、投资融资、企业并购等多种形式,培育和发展了市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市莲花日杂批发市场、市再生资源公司、市西关旧货交易市场、市瑞春医药公司、市城区烟花爆竹专营公司、磐石市商贸城、蛟河市禾丰生产资料公司、桦甸市新合作等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网络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带动连锁经营网络迅速扩张和发展。吉林市瑞春医药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是为打造农村医药网络于2006年下半年组建的,现已建成配送中心2个,乡村药店(专柜)83个,配送的农村终端客户达到800个,年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以吉林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蛟河市禾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等农资经营企业为龙头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已建成市、县两级配送中心4个,连锁店600个,全年通过网络销售化肥超过10万吨,同比增长80%以上。
(三)抓服务“终端”,为“新网工程”建设夯实基础。网络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直接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基层网点。在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的同时,市社特别注重网络终端建设。从2006年底开始,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现代经营服务网络终端建设的主要内容,采取政府扶持、供销合作社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镇(街)村共建的办法,积极组织实施了“十个一”工程,即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一个农资连锁店、一个日用消费品超市、一个农副产品收购点、一个药店或医药专柜(合作医疗室或卫生室)、一个再生资源收购点、一个烟花爆竹销售点、一个浴池、一个文化科技教育活动场所、一个体育健身活动场所、一个信息采集点,把“七大网络”建设与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基层网点由过去分散、单一、传统的经营方式向集约、多元、现代的经营方式的转变。到2007年底,全市已建成15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并已投入运营,计划以省市县三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乡村为重点再建25个。
(四)抓项目建设,不断增强“新网工程”建设实力。围绕“新网工程”建设,不断加大项目开发力度。近3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共上项目50多个,总投资4亿多元。为发展日用消费品和烟花爆竹连锁配送业务,市莲花日杂批发市场投资3000万元,新建设了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的营业大厅;开辟了吉林市区到县乡的物流配送线路8条,配送网点发展到200个;同时还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程度都比较高的鞭炮库及彩花筒厂,初步实现了全市喜庆用品的连锁经营。为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发展,市再生资源公司在加快回收网络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与吉林省公路信息运输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废旧塑料加工项目,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已到位资金1000万元,中央财政680万元项目补助资金也已到位。
三、协调政策,争取支持,努力营造“新网工程”建设的良好环境
“新网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的社会工程,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几年来,市社始终坚持把“新网工程”的实施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的一盘棋之中,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全市“新网工程”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市工商局等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供销合作社作为具体承办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二是争取了扶持政策。为支持“新网工程”建设,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新网工程”建设的思路、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市政府从市财政安排了部分资金,设立了全市“新网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全市“新网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为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市政府颁布了《吉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出台了《关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三是得到了相关部门支持。通过沟通、协调和合作,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新网工程”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对“新网工程”建设所需建设用地,规划部门、土地部门将其纳入了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对可以享受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工程”扶持政策的企业,商务部门积极帮助争取。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注册、登记、证件办理,工商、质监、安监、卫生等部门简化了手续,比照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予以扶持。在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络建设中,商务、工商等部门抽出专人研究落实发展规划,协助争取优惠政策。在市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莲花日杂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的发展中,土地、规划局、工商等部门都给予了减免费用等方面的支持。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