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安徽省供销社积极应对、再创佳绩的一年。全省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政府38号文件,按照年初工作会议部署,大力推进“三个年”建设(“新网工程”建设推进年、社有企业创新发展年、供销社地位作用提升年),着力实施“六大战略”( 网络拓展战略、开放办社战略、龙头引领战略、实业兴社战略、项目带动战略、人才强社战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强化服务,促进发展,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经济规模稳步提升,经济效益再创新高。
全省供销社实现购进总额416.86亿元,增长33.99%;销售总额430.39亿元,增长28.61%;利润总额6.07亿元,增长60.06%。销售、利润在前两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17个市社再次全部盈利,宣城、黄山市社利润均突破1.2亿元,芜湖市社跃居全省“三甲”。优势骨干企业贡献率进一步提高。辉隆集团、黄山永佳、双赢集团、司尔特肥业四家企业实现销售141.1亿元,占系统总额的32.8%;利润3.89亿元,占系统总额的64.09%。省社投资企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销售总额110亿元,增长10%左右;利润总额继上年突破亿元大关后快速提升,达1.69亿元,增长55.51%。年底,全系统所有者权益37.72亿元,增长22.31%;社会贡献额达15.9亿元,增长70.74%,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网工程”建设步伐坚实,网络功能显著增强。
全省系统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年活动,以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安徽特色的“五大网络”建设工程,在连锁经营、网络标准化建设和“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系统已建各类经营服务网点34704个,其中连锁店8361家、配送中心330个、“一网多用”网点4831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省系统当年连锁经营销售额达107亿元。龙头企业辐射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舒城等县社与辉隆集团合作迈出新步伐。安徽省社加强了“新网工程”项目库建设,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逐年更新。注重发挥中央和省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突出重点,强化监督。2008年,与安徽省财政厅共同下达78个项目,资金总额500万元;争取中央财政对31个项目给予扶持,资金总额1437万元。合肥、铜陵、马鞍山等市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扶持成效明显,“新网工程”影响力显著提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开放办社成效卓著,组织体系更加牢固。
全省系统把开放办社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发展供销合作事业的重要途径,加强联合,不断夯实和扩大合作经济发展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通过领办、联办等多种途径,积极推进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全省系统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1238家,其中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598个,入社农户近92万户,当年助农增收达15.3 亿元。协会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全省系统已组建各类行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合作经济联合会235家,入会会员2.8万多人。基层社发展活力逐步显现。全省基层社当年实现销售84.09亿元,增长27.81%;利润总额2025万元,增长23.33%。省社年初提出的新建改造100个基层社任务如期完成。综合服务社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新建和改造并举,加大社会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社。肥西官亭、裕安新安综合服务社形成了集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文化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全省系统综合服务社已达7847家,其中2008年新增1004家。
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
作为全省棉花、茶叶农业产业化牵头单位,安徽省社积极贯彻实施“532提升行动”,切实加强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帮扶与指导。安徽省社制定的“215行动计划”全面完成。目前,全省系统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300个,其中国家级1家、总社级10家、省级20家、省社级115家。全省系统当年改建扩建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39个,年交易额14.53 亿元,已成为连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基地的重要枢纽和拉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平台。
五、社有企业活力强劲,发展方式持续创新。
全省系统以“社有企业创新发展年”建设为契机,把社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指导,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机制创新。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用人、分配和激励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注重发挥资产运营、财务审计和统计分析的职能作用,引导企业健康发展。省社投资企业纷纷举办“高峰论坛”,探索了凝聚智慧、科学决策的新模式。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已成共识。辉隆集团在化工、房地产、种子研发、农产品加工、资本运作等领域迈出坚实步伐,与新加坡丰益集团合作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油脂加工基地。黄山永佳、司尔特肥业等积极推进产业扩张,多元发展格局日渐形成。进一步整合资源。一批大型社有企业抢抓行业洗牌的历史机遇,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注重利用各类要素资源促进发展。继永新股份上市后,司尔特肥业、辉隆股份、双赢集团相继加快了上市融资步伐。在去年全国总社表彰的“百强企业”中,全省6家名列其中,1家荣获“特别荣誉奖”,在全国系统数量位居前列。
六、联社职能日益强化,系统合力切实增强。
全省系统各级联社进一步转变自身职能,着力把联社机关打造成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系统指挥部。安徽省社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和谐稳定;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一手抓本级经济发展,一手抓系统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两手抓”,工作措施上力求“两手硬”,工作成效上体现“两个好”。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推进效能建设,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加强和谐建设和职工文化生活,重视离退休老同志服务工作。认真做好生产救灾、新农村帮扶联系工作,积极参与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系统指导。积极协调市县社“参公”工作。注重发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和省社职业技能鉴定站作用,加强教育培训,组织、开展了县社主任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和基层社主任培训等。服务行业发展,举办了棉花、茶叶等形势分析会、发展论坛、龙头企业座谈会,牵头组织系统参加总社及省举办的农产品交易会。注重加强系统联合、合作,省市县三级社投资企业合作取得新进展。切实加强行风建设,推进文明服务示范单位和“新网工程”示范网点评选。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重视标识的规范使用,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全省供销社工作在中央和省主流媒体上有报道、有声音。主动争取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加大政策资金协调争取力度;安徽省政府出台38号文件后,在全省范围内迅速贯彻落实,市县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关心供销社工作,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