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供销合作社抓好六项任务推进“二次创业”

作者: 来源:总社办公厅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05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2009年甘肃省供销合作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四届五次理事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坚持组织和经营创新,着力推进“新网工程”,着力重建基层组织,着力做强社有企业,着力促进民生改善,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发展骨干,提高发展质量,营造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实力,促进全省供销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全系统商品总销售增长20%以上,利润增长20%以上,农产品收购总额增长20%以上,项目总投资完成7亿元以上。为确保以上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搞好全面工作的基础上,要集中精力突出抓好以下六项重点任务:
  一、以“新网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业务经营水平
  首先,要着力打造“网络龙头”。按照“四大网络”建设的要求,全面培育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现代流通服务网络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内部重组,上下联合,争取政府扶持,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其次,要加快构筑“网络体系”。农资网络建设上,进一步扩大连锁配送范围,在巩固区域性农资连锁配送的基础上,依托省农资、巨龙公司等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全省性的连锁配送业务。日用消费品网络建设上,优先发展同“新合作”的接轨,使“新合作”网络建设在全省进一步拓展。积极寻求新的合作关系,主动引进新的国内国际品牌,加快日用消费品网络建设速度。农产品网络建设上,通过自办、联办等形式,重点兴办粮、油、肉、禽、蛋、菜等关系民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中心城市要积极发展农产品交易配送中心和骨干批发交易市场。再生资源网络建设上,要争取行业管理职能,全面扩大回收利用业务,兴办交易市场,发展精深加工。第三,要尽快延伸“网络终端”。坚持“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小商品、大事业”的发展思路,科学布局,强力推进,努力建成一批高质量的网络终端,力争年内30%的乡镇办起小超市和连锁店,30%的大村办起综合服务社和便民店。2009年,全系统新发展各类连锁企业总店40个。通过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为壮大经营业务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促进联合力度逐步加大,农资供应、棉花收购、农产品购销等核心业务进一步做强做大;农村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烟花爆竹等传统经营业务恢复速度加快;向新的经营领域渗透成效明显,发展空间明显拓展,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以改造提升为重点,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总的要求是,进一步健全体系,做强单体,强化服务,增强实力。一要全面推进。恢复重建基层组织要充分体现开放办社思想,放开入社资格,放开入社资本,放开经营范围,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力争在集镇所在地建基层社,特色产业比较集中的乡镇发展专业合作社,人口集中的村兴办综合服务社。二要培育骨干。通过集中扶持,联合合作,资产归并,经营重组,使每个县培育一、两个销售千万元以上、资产百万元以上的中心社和强势基层社;在产业集中度比较高的地方,培育一批骨干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有条件的村要培育一、两个功能完善的骨干综合服务社,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地位。继续抓好100个村实施村级流通服务网络工程试点示范工作,为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提供样板。三要拓展服务。骨干基层社要率先向综合服务中心迈进;普通基层社要扩大经营范围,全面拓展经营业务;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要在经营服务的系列化和深度上下功夫;综合服务社要尽可能向农民提供商品直供、产品直购、信息技术服务到户和文化娱乐、生活服务进村等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充分体现基层组织的服务性。要进一步扩大基层组织的经营额和市场占有份额,努力提高创效能力。2009年恢复重建基层社100个,总数达到800个;新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450个,总数达到3000个;新发展专业合作社150个,总数达到1000个,基层社销售额和实现利润额分别增长30%和20%。
  三、以龙头培育为核心,不断壮大供销合作社的经济实力
  坚持开放办企业,联合求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建设以及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寻求新的发展领域、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和转移生产服务环节的有利时机,大胆、积极地与大型物流企业、大型流通集团进行合作联合和经营对接,提高联合成效,扩大经营范围,增强经济实力。要培育企业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联强靠大,积极引进知名品牌;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社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使系统内的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归集,策划、包装、发展一批强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努力培育自己的品牌。省社要重点抓好“四大龙头”建设:一是优先抓好省级农资行业龙头,为建立省级农资物流中心,发展农资现代流通网络奠定基础;二是着力抓好省级棉花行业龙头,并争取在其他大宗农产品流通龙头建设上有实质性进展;三是突出抓好城市现代物流龙头,努力实现配送网络快速向下延伸;四是以引进“新合作”等国内外大型流通集团为方向,新组建区域性的商贸连锁龙头,带动全省日用消费品现代流通网络顺利起步。各市州、县区社和有条件的企业,也要打破层级与地域界线,通过联合、参股等多种形式,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区域性龙头企业。
  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努力推进企业改革发展
  要以推进产权多元化为基本方向,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在重点行业坚持控大股的同时,彻底打破社有企业投资主体单一、资本结构封闭运行的状况,积极探索产权多元化的有效实现形式,大胆吸纳社会法人和自然人投资入股,改造壮大社有企业。要大力推进社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支持和鼓励实力较强的社有企业通过收购、参股等多种办法,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发展,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适应产权多元化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社有资产管理体制。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主营业务突出、有经营优势的企业,通过剥离重组、优化配置,培育、重组成骨干企业;对有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采取职工入股、合伙经营、转让等多种形式搞活,开拓经营门路,促进职工就业和增收;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难以为继的企业,争取政府支持,依法破产重组。
  五、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开发整合社有资产
  要继续充分发挥项目的支撑作用和拉动作用,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研究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地方特色产业政策和方向,突出在“新网工程”、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农副产品加工方面项目的争取和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利用好系统资源、社会资源和政策资源,千方百计开辟多种投融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吸引各类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大胆探索以资源引技术,以市场引项目,以产权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的新路子。要继续坚持项目建设与资产开发相结合,力争在利用资产、联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全系统计划申报项目220个,其中申报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60个,力争完成项目总投资7.6亿元。
  六、以构建和谐供销为目标,切实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是尽快化解历史遗留债务。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农业银行上市的机遇,加强与银行的协商沟通,争取银行和资产公司的理解支持,努力化解金融债务。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通过资产置换、抵押抵债、依法破产等办法,妥善处理历史包袱,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重现生机。二是尽快解决职工社会保障问题。各市州社要把职工社会保障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尽快全面解决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同时,要想方设法解决好职工增收、困难职工救助、老职工的医疗、生活保障等问题,切实维护稳定,构建和谐供销。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