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到省供销合作社看望慰问干部职工,听取工作汇报并作讲话,对省供销合作社工作提出两点要求。
钟勉指出,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近年来在克服困难中推进自身改革发展,服务“三农”,助农增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有两方面的工作,今后要以更大的力度去推进和落实。
一是要在继续抓好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同时,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搞活农村流通、扩大农村消费上的作用,要在此过程中,增强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农村的服务能力,这既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服务全局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的需要。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上,要进一步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基层社在这方面的空间很大,这既是供销合作社尤其基层社助农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基层社在新形势下生存并得以发展的改革方向。
钟勉特别强调,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大家强调得多的是抓“两头”。一头是龙头企业,主要是指农产品深加工,还包括一些大型的农产品市场。另外一头是农产品基地。而农产品基地的发展,实际上是通过若干机制的创新、制度的完善来推动。要形成区域化布局下的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需要大量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支持,生产型的专业协会是一类,流通型的组织又是一类,技术型的组织又是一类。不管是哪一种类型,供销合作社的两大优势是其他部门不具备的。一是经营网络,二是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关的人员,他们对农业的熟悉程度和基本技能,是其他部门不及的。就像现在工厂大量缺乏的是技工,而不是高级工程师等其他人员。同样在农村商品基地建设上,需要这样的协会和人才,实际是实用人才,而供销合作社的大量实用技术人才就是这个层次和范畴,像长期卖农药的,就对农药的使用推广比较熟悉,并不需要太高端的技术人员;再比如果树的病虫害防治、修枝等,供销合作社人员长期从事这方面经营,日积月累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农村的产业化发展中,需要大量的中介组织。供销合作社系统特别是基层社不管是在指导农民成立专合组织中,还是在直接牵头建立专合组织、专业协会中,都大有文章可做。这既是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的需要,同时也是基层供销合作社新的发展空间、新的组织方式。这个空间很大,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