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供销合作社项目带动战略实现增长41%

项目建设捷报频传,为跨跃式发展提速

作者:王恒真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2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隆冬时节,陇原大地千里冰封。然而,近几年一直为再次创业而不懈奋争的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却喜事连连,一批上档次、上规模、创新高乃至堪称当地标志性建筑的重点项目接二连三地或竣工或开业。在“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之际,甘肃供销合作社系统这种“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跨越式发展提速”的做法屡屡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12月30日上午10点,记者刚刚参加完甘肃省农资化肥有限公司天水农资配送中心启动仪式,紧接着又赶往地处天水市北道区步行街参加了天水特产品公司新亚购物广场一期工程开业仪式。有人欣喜地介绍说,此时此刻,庆阳陇东集团也正在举行陇东大厦主体完成封顶仪式,这种盛事喜事,在甘肃供销合作社系统,近两年可谓连连不断。

  总投资3.2亿元,占地35.65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天水土特产品公司新亚购物广场,一期工程开业,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投资1.4亿元,建筑面积7万多方米,刚刚完成主体封顶的陇东集团陇东大厦,堪称当地标志性建筑;投资1300多万元,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省农资有限公司5个农资区域配送中心投入营运,巩固了省农资化肥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地位。

  在此之前,投资3600万元,面积3.3万平米,年吞吐量可达20万吨的张掖兴合物流配送中心当年建设,当年投入使用。省棉麻总公司与兰州陇海集团投资2200万元扩建的高原夏菜储藏、加工外销为特色的交易市场,占地100亩,年吞吐达10万吨,成为甘肃乃至西北最大的高原夏菜批发交易市场,省供销合作社云龙公司与甘肃回利公司合作兴办的塑料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进入试生产。总投资8亿元多元,总面积27万平方米的甘肃供销储运物流中心项目,已完成论证、立项、规划等前期工作,开始进入招商引资阶段。这些项目的建成,标志着甘肃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项目建设步入了加快发展提升层次的阶段。

  2010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共申报和实施各类项目262个,计划投资总额59亿元,比2009年增长41%,竣工94个,全年实际完成投资23.8亿元。这些项目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88个,计划投资总额的53.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7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对促进甘肃省供销事业的发展,保障化肥等重要农资商品供应,扩大农村消费,优化农民购物和消费环境,以及农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助农增长的作用日益显现。2010年,全系统预计完成商品总销售150亿元,增长20%以上,实现利润近5000万元,增长350%。供应化肥300万吨,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基本需要;农副产品收购额30亿元,增长25%;日用消费品零售额41亿元,增长28%;再生资源购进额6亿元,增长30%。

  近年来从省供销合作社到各级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业,以“新网工程”为总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提升服务带动能力和经济为目标,大力整合社有资产,采取一系列切实有力地措施,推进了项目建设的有效进展。

  一是紧紧围绕优势经营业务上项目,重点围绕保障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以及适应农村消费升级的需要,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至目前全系统兴办各类批发交易市场140个,配送中心200个,连锁店6830个,这些项目的建成,大大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经营水平和流通服务功能。

  二是适应“三农”需要,坚持贸工农齐抓、大中小并举,积极拓宽项目建设的领域。在兴办流通项目的同时,积极兴办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综合服务项目,发展形成了一批产品质量高,服务实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产品。2010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个,总投资341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125万元,5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其余3个项目主体已经完成。到目前,全系统有6个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4个产品通过原产地认证,13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4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个产品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65个产品注册了国家商品。全系统完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个,发展地方特色示范基地503万亩,年帮助农民实现收入40亿元。兰州、张掖等一些市县供销合作社还积极组织蔬菜等农产品进城、进超市、进社区,设立直销店和名优特产品展销中心,由于环节少,销售价一般低于市场价20%。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通过自筹外,引进以及资产开发盘活现有资产,系统联合,对外合作特别是寻找有实力、有信誉的战略性合作伙伴,有效地筹措了项目建设资金。2010年,全系统在项目建设上通过自筹资金22.9亿元,招商引资7.4亿元,向金融机构融资20亿元,申请政府支持8.7亿元。

  四是加大项目建设的政策及资金协调力度,从省供销合作社到一些市县、基层供销合作社将此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形成了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直接抓,项目单位参与,有关领导和处室部门紧密配合的抓项目协调的工作机制,坚持不懈的跑项目,全力抓重点项目的协调,争取立项和政策资金支持。2010年,仅省供销合作社争取国家省上有关部门“新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基层组织建设资金共5759万元,比上年增长51%。

  五是精心筹划项目。各级供销合作社及社属企业,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市场调研,加强国家有关部门的配合,请专家,努力策划业态新,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精心策划带动力强,规模效益高的大项目,建立项目库,在此基础上搞好项目申报和立项。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再生资源大规模集中回收、中转、集散、拆解,加工处理和综合利用,省供销合作社与白银市政府合作,计划在白银区兴办投资30亿元,长远规划占地1万亩的西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成报废汽车、废电线电缆、废旧机械拆解等生产线、废金属、废橡胶、废塑料加工生产线和废金属提取生产线。该项目建成达标后,年加工处理能力可达150万吨,产值60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为了实施这个宏大项目,前不久,省供销合作社己同白银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书,省委副书记鹿心社、省政府副省长泽巴足带领农口部门到国家有关部委协调项目时,就该项目的建设同中华全国供销总社领导进行了座谈协调,全国供销总社表示将列入总社“十二五”规划,在合作、立项、融资等方面予以积极协调支持。
 

 (责任编辑 曹杰)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