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综合平台优势 不断提升协会核心竞争力


2011中国企业科学发展论坛人民大会堂合影

2004年以来的10年,是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改革发展较快的十年。在民政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指导下,协会以“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协会更快更好发展”为目标,以会员和行业科学发展为主线,以加快流通服务企业经营方式变革为重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引领行业、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齐心协力,努力拼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综合平台优势,协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会员凝聚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明显扩大,行业地位明显提升,综合实力有所提高,协会和行业呈现科学发展的大好局面。

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积极落实中央精神和总社工作部署,并吃透协会改革和发展精神,抢抓发展机遇。中央多次强调提出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协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纠风办、国家民政部等九部门《关于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把加强行业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重要议事日程。协会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行业组织特有的功能和职责来研究协会发展和改革的问题,运用市场化手段建立工作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协会特色和发挥综合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同时,协会还深入落实总社《关于进一步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务信息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大力文化建设工作,并围绕“经济服务与文化服务相结合,大力弘扬新时代供销文化,深入推进文化强社强企”等精神,积极探讨供销企业文化,结合协会网站、刊物,QQ群等途径打造信息宣传队伍,宣传发扬“扁担+背篓”的优良传统,定期举办“信息员文化培训班”,值此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梳理了《合作贸易协会20周年文化册》,充分诠释了供销社协会的文化风采,文化底蕴更浓厚。

2013全国连锁商业企业实战交流会

新网工程是总社服务“三农”的重点工程。新网工程实施以来,协会全力推动连锁经营,积极转变流通服务业经营方式。一是根据不同企业连锁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类引导和服务,以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共办连锁经营初创期培训班,成长期培训班、发展期培训班30期,对企业人力资源、财务、采购等多个部门专业性培训,获取国家相关岗位证书,2000多企业受益。举办经营创新、连锁网络论坛和研讨会10届。二是根据市场区位和企业业种、业态的不同,树立了中农、苏农、中再生、新合作、南阳供销、浙江供销超市、慈客隆、阜阳商厦、利客来、富迪实业、日照凌云、劝宝超市、莒南开元超市、天添超市、锦绣千村等百余家区域和跨区域连锁龙头企业领军行业。三是根据信息技术应用的需要,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以阜阳商厦和慈客隆超市应用信息化提升企业价值为典型引导,2007-2010年主导了“星光工程”项目,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部分试点区域纳入政府规划。

此外,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还积极完成政府委托任务并落实贯标。作为全国流通领域唯一涉足农村市场的综合性行业组织,协会参与了政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受委托制定了行业标准“农家店改造与规范”,还制定了两个国家标准“流通合作组织分类”和“农村商业零售店经营规范”。2009年6月1日,国家标准《流通合作组织分类》实施以来,受商务部和全国供销总社委托做贯彻《流通合作组织分类》国家标准培训,通过培训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提高,助农增收能力增强。截至目前,10期培训共有全国的合作社理事长及供销社主管领导900多人参加了培训。同时,培训班开创了“典型引路+现场对接会+考察示范基地”的模式,对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为贯彻国务院、总社的指示精神,全力抓好“农超对接”扩大内需、强农惠农。协会计划2013年至2015年,用3年时间,在全国争取建成50家“农超对接基地”,在开展“农超对接”基础上,还开展现代管理培训、市场开拓、产品品牌策划等服务工作。目前,协会正研究发挥连锁商业企业多等优势,合理构建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动会员、企业、合作资源,建立直接采购关系,实现产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真正架起百姓的致富桥,推进“农超对接示范基地”健康、有序发展,为服务“三农”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