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已从主要承担政策性业务的组织,逐渐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主体,从单纯流通领域的供销合作,逐渐发展成为农工商、产加销多领域的全面合作。陕西省供销合作社致力于向农民提供经济、技术和文化多方面服务的综合服务组织。
1936年12月延安南区合作社的成立是我国供销合作社事业起步的标志。1950年3月,陕西省合作局成立,这是陕西省供销合作社的前身。1950年6月,陕西省人民政府设立陕西省供销合作社。2001年3月省政府确定省供销合作社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并更名为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
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有10个市级供销合作社、1个示范区供销合作社和1个省内计划单列市供销合作社,102个县级供销合作社,1093个基层供销合作社,职工人数4.44万人。近年来,陕西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主要围绕供应农业生产资料、城乡生活消费品,收购、加工、销售各类农副产品,回收利用城乡再生资源,积极为“三农”提供生产、生活方面的服务。
2013年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全系统商品购进总额482.4亿元,同比增长40.2%;商品销售总额537.6亿元,同比增长40.43%;汇总利润11054.2万元,同比增长60.1%。2013年,陕西省供销合作社综合业绩列全国第16位,比上年提升了8个位次,荣获“2013年度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省级优胜单位一等奖”。
目前,陕西省供销合作社正在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二三二.五四一”的思路,通过一手抓服务,一手抓经营,紧扣服务三农、着力编织网络、吸纳多种经济,搭建五个为农服务平台,拓展供销四大传统业务,推进社有资产开发,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自身实力。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全新的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结成一个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真正在社会中树形象,在市场中立地位,在群众中赢威望。
2014年以来,陕西省供销合作社面对经济增速趋缓、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加剧、要素成本上升的宏观局面,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策略、调整结构、强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系统汇总商品购进总额254.95亿元,同比增长28.06%;汇总商品销售总额293.82亿元,同比增长26.88%;汇总利润6680.4万元,同比增长91.2%,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
农村流通网络持续完善。目前陕西省共有农资配送中心1102家,经营网点14237个;农副产品市场273个,农副产品配送中心315个,经营网点1455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185个,连锁经营网点5209个;再生资源集散市场45个,分拣加工中心34个,回收网点2217个。特别是陕西省社实施了“一县一品·百县百品”农产品展销工程,利用系统超市、新合作超市、供销蔬菜直通车销售终端,设立专区、专柜,来自全系统的33大类500多个品种的名优农产品进入了“一县一品·百县百品”农产品展销。近期,在依托陕西供销储运贸易有限公司建设陕西农特产精品展示交易中心的基础上,省社利用在西七路沿街门面房与新城区解放门街道办合作打造精品农产品一条街,为陕西省各地农特产精品提供了推介、展示、交易的平台。
基层组织建设迈出新步伐。陕西省社通过开展“省级基层社示范社”和“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运用典型带动积极推进了系统基层工作开展。近期召开的环西安地区供销合作社“一县一品 百县百品”协作会,有效推进了“一县一品 百县百品”的工作开展,加快了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建设。目前陕北榆阳区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关中澄城县万亩有机苹果基地、陕南紫阳县万亩富硒茶业基地都在建设之中。靖边县金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泉芳,荣获2013“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十大人物”;大荔县绿苑红枣专业合作社、太白县黄菜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荣获2013“中国50佳合作社”;商南县雨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商茗”牌茶叶,荣获2013“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
应势打造电商服务平台。今年,陕西省供销合作社为积极推进系统电子商务发展,召开了省社电子商务工作座谈会,与省电子商务协会、知名电商、已试运营电子商务的县区社联合,共同打造陕西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陕西供销企业集团等6家企业,注资1000万元,组建了陕西供销集团电子商务公司,以公益性、行业引导、企业化运作为原则,采取协会+合作社+企业的模式,整合并拓宽全省供销系统农特产品流通网络,形成供销系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连锁经营业态。同时在天猫注册了专营店,销售陕西“名优新特”产品;正在申请开通“淘宝中国特色陕西馆”,在网上打造陕西农特农产品销售的“云端丝绸之路”。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陕西省供销合作社以陕西供销企业集团为抓手,加强同民营资本的结合,通过兼并收购、产权转让、交叉持股等方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已与7家涉农民营企业合作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全是农业企业或为“三农”服务的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有三点体会:一是合理设置股权比例,力争做第一大股东。集团经过认真研究探讨,认为采取集团持有不低于35%的股权比例为宜,民营资本单个股东持股比例不高于集团公司,集团公司用相对控股的方式与民营企业合作,既不至于将企业捆得太死,又能避免公有资本的流失,目前这种模式见到了成效,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是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国有和社有股本的控制力。集团公司为避免采取行政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委派高管参与到出资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过程中,通过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采取稳妥的“委托-代理”模式,在最大程度上激发经营层积极性的同时,增加集团的知情权和控制力。三是探索建立科学考核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同时运用国有、集体企业规范的管理模式,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陕西省供销储运公司精品农产品市场规划图
深入推进直属企业改革。截止6月底,陕西供销企业集团公司汇总销售收入5.39亿元,实现利润1843.8万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并力争在2014年末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汇总利润3700万元。陕西省供销企业集团在抓好与民营资本合作的同时,积极落实国有资本和社有资本到位工作,推动省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改革改制后并入集团公司。各企业在办理资产或股权过户的过程中同步完成改革改制,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在股权和资产过户办理完成后,进一步完善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产权关系,初步形成了“母子公司”体系。截止到六月底,陕西省棉麻公司,储存国家储备棉57104吨,完成全年任务114.20%;陕西省果品公司建立蔬菜直通车常态化销售网点142个,完成商品销售1779万元;陕西省农资化肥公司销售化肥76389吨,实现销售收入20792万元,完成国家化肥储备任务10万吨。
(责任编辑:谭思嘉 实习编辑:邱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