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及绍兴市供销合作社的指导下,绍兴市柯桥区供销合作社不断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有效激活了社有经济的发展。2013年,柯桥区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浙江绍兴华通商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总经营收入108.6亿元、利润2.8亿元,下辖的10家参股控股企业中6家利润额超过2000万元,其中华通医药实现利润6000余万元。相比2004年成立之初,10年间,华通集团的总经营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了3.1倍和4.4倍。
截至目前,华通集团形成了拥有医药、超市、农资三大连锁经营网络,以及生活用纸、食品、棉纱、品牌服饰及房地产的产业格局,跻身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百强企业前十位。这一切得益于2004年供销合作社体制创新后的体制机制优势,由单纯的集体所有改为混合所有制,强调以市场为基础、资本为纽带,企业董事会能够真正独立于大股东,对经营层进行公开选聘,决定经营层的命运,能够对经营层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评价考核。正是遵循市场的原则,以创新谋发展,以转型求做强,大大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多年的实践后,华通集团展示出了混合所有制激发出的企业活力和潜力,走出了一条高速高效的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柯桥区供销合作社与全国大多数地方供销合作社走过了基本一致的发展轨迹,基层供销合作社因人员多、负担重、体制旧、粗放式经营等因素,在农村流通领域的主渠道作用受到越来越强力的冲击。针对这些问题,早在上世纪末,绍兴市社就提出了“止住出血点、寻找增长点”的口号,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制,集中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将原来的18个基层社按经济区域重组为5个服务能力更强、辐射面更广的基层社。同时,对县本级及下属19家企事业单位全部进行了改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10个经营性公司。通过改革,绍兴市社走出了困境,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从2000年到2003年,全系统利润年均增长45%,净资产年均增长28%。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上一次改革的红利在几年后逐步减弱,供销合作社与下属企业间在体制上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创新供销合作社体制刻不容缓。
绍兴市社的这一改革需求得到了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和绍兴县政府的积极响应和支持。2003年,绍兴市社被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列为县级社体制创新试点县。2004年,由绍兴市供销合作社、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及经营者共同投资组建的浙江绍兴华通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其中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占15%的股份,绍兴市供销合作社占30%的股份,剩余55%股份由经营者和经营骨干拥有。通过股份制改造,华通集团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投资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
在这一次的试点中,绍兴市供销合作社明确提出了“本级股份化、联社社团化、退出资产基金化”的总体思路,时任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主任俞仲达表示:“华通集团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民营和个体私营企业,相对于这些企业,绍兴市社的独资企业确实存在着许多体制上的问题。因为公有资产和经营者利益没有多大关系,容易出现盲目投资和投资失误,造成资产的损失。同时产权不明晰,利益不直接,一遇上风吹草动,就留不住人才,资产最终可能逐步流失。通过这次改制,经营者股份入进去,与社有资产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搞活企业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如果不改制,最大的弊端就是人才留不住,都走掉了,企业也就垮了。这次创新就是要对华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社有资产的主要实现形式,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紧地拴在一起。”
首先,柯桥区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传统优势,有效提升了发展速度。超市、医药、农资三大连锁是供销合作社具有优势的业务,10年来,面对传统商贸市场激烈的竞争,柯桥区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流通领域的优势,立足做深做精区域市场,以网络、物流、品牌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积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务。
浙江供销超市坚持“小商品、大连锁”、“小超市、大网络”的低成本发展战略,已累计发展网点2400多家,通过建设供销超市、供销便利、家连便利三类品牌,形成大卖场、标准超市、社区(农村)便利店、校园放心店等多种业态形式,累计营业面积25万平方米;建成1家大型配送中心、11家分中心,成为立足绍兴、辐射浙江的大型连锁超市企业。2013年,供销超市又携手浙江易合网络公司开通“U箱”网上超市。
华通医药以创建区域性医药集团为目标,积极开拓市场,目前药品批发业务覆盖绍兴地区、遍及全省;零售连锁门店达102家,继在杭州开设网点后,2013年又在诸暨收购当地药店,并在当地两家医院开设了专营OTC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门店;华通医药现代物流基地也已投入使用,一期医药物流仓储面积达2.5万平方米,成为浙江省医药第三方物流试点单位。
农资业务以绍兴农丰农资公司为主体,发展连锁网点98家,实现区域全覆盖,并在台州、宁波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承担着全区75%以上农资供应和春备耕农资储备任务;现正在着力推进农资实名制销售,通过农资技术培训、“限用、高毒”农药专柜和实名登记,保障农药销售安全。2013年,农资公司本级共销售各类化肥4.5万余吨、农药3250吨、地膜1560吨,保供应、稳价格,较好地满足了“三农”需求。
华通市场通过建办中国轻纺城综合市场、平水新城农副产品中心市场、安昌综合市场、华舍综合市场、绍兴钢材市场等各类市场,搭建了贸易服务新平台,年商品成交额逾30亿元。近年来,还大力实施了市场升级改造,所属6家农贸市场已有5家进行了改造提升,且全部被确认为浙江省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和浙江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
其次,柯桥区供销合作社全力拓展新兴领域,在传统业务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谋求开拓新的领域,弥补商贸流通业务的单一和不足。这些年,通过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商贸流通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涉及房地产开发和纸业、食品、药品、棉纱生产经营的多元化格局。
华通医药近年来向上延伸至制药领域,成立景岳堂药业,研制传统外用药制剂、外贸产品和中药饮片;向下创建了绍兴县首家国医药馆--景岳堂国医药馆。2005年,华通集团投资500万美元并购控股上海唯尔福集团,目前唯尔福拥有国内一流的妇女卫生巾、纸尿裤、湿纸巾、生活用纸生产流水线。2013年总投资5.1亿元的5万吨生活用纸项目全面完成,项目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节能环保型造纸机及后加工配套设备,水、电、气三大主要能耗值比传统纸机平均下降40%,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优势,年综合销售规模将突破10亿元。成立于2006年的华通色纺公司则是一家集棉花收购、加工、仓储、色纺纱、服装、服饰、家纺为一体的新兴科技型企业,其“汉麻棉混纺纱”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2013年华通色纺年产6000吨麻棉色纺纱项目投入使用并保持满负荷状态,在当前国内棉纺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逆势而上,销售、利润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绍兴至味食品公司以“挖掘传统酱缸文化,打造现代健康食品”为理念,开发生产中高档酱油、米醋、料酒、甜面酱等产品,企业规模居省内同行业前列,2007年还建成绍兴中国酱文化博物馆。在房地产领域,集团投资成立绍兴县华都房地产开发公司和绍兴县华通实业投资公司,已在浙江省内和江苏连云港、淮安,江西德兴等地成功开发10多个项目。同时,工业企业的外贸业务近年来从零起步,渐成气候,2013年,华通医药的风油精、风油精膏出口66个集装箱,计5000多万瓶,创汇872万美元;华通色纺争取了棉花加工贸易配额4000吨,全年对外加工贸易额1.29亿元,出口创汇2073万美元。
一是实行品牌战略。目前,唯尔福集团“纸音”、“唯尔福”分别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上海市著名商标;至味食品“松盛园”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华通医药“五寅”商标也在积极创建省著名商标。华通色纺“吉玛良斯”汉麻系列服饰产品通过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冠名,以及与中国女排、上海海事局等签约,成为女排队员、“海巡01”轮船员的贴身装备,市场知名度迅速提升。接下来,将更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品牌效益来规避市场风险。
二是实施科技创新。华通色纺已经建立了新材料研究院,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复合材料研究领军人物、光华奖获得者孙晋良教授在公司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这在全国棉纺行业中尚属首家。至味食品与浙江工商大学合作,完成国家星火计划《传统浙江玫瑰米醋工业化生产技术开发》等两个科研项目申报的同时,加快原浆米醋、老陈醋、玫瑰香醋等醋系列新品的研发;唯尔福集团2013年开发出以“锦绣”为代表的新品36只并投放市场。今后,将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推动力。
三是谋求企业上市。推动上市发展是做大做强必走的道路。华通医药已经于2012年3月向证监会提交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申请,在遭遇IPO暂停后目前正为重启做积极准备,争取2015年内上市;唯尔福集团已按上市要求完成股改重组工作,正在全力以赴做好新三板上市前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任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