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供销合作社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创新发展谱新篇

  作为为农服务的经济组织,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转变联合社职能,积极推进开放办社。2012年,滁州市供销合作社将“新网工程”建设作为服务“三农”、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市供销系统全年完成商品购进总额55亿元,增长71.9%;商品销售总额62.6亿元,增长69.6%;实现利润6701万元,增长88.7%。以新网工程建设为主体的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在2012年度省供销合作社综合业绩考核中,全省排名第二位,两年进十四位,实现了争先进位目标,荣获2012年度全省先进市级供销合作社特等奖。

  目前,全系统共有基层社83个;各类经营服务网点3267个;新网工程建设示范点40个;共领办专业合作社23个,参办专业合作社37个,带动农户1万多户,助农增收上千万元。行业协会9个,有专职工作人员38人。

图为滁州市供销合作社凤阳金星农资连锁店。

  近年来,市社不断加快改革发展,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服务能力与经济实力。2014年4月16日,在安徽省供销合作社二届五次理事会议暨二届五次监事会议上,滁州市供销合作社荣获2013年度全省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受到表彰,这是该社连续2年获此殊荣。

  同时,滁州市供销合作社在省社及滁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总社和省供销合作社决策部署,强化服务三农职能作用,深入推进“新网工程”,积极参与美好乡村建设,进一步拓展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新领域,重塑供销合作社在沟通城乡经济发展中的新形象。由多年在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落后位次徘徊,奋力跨进全省第一方阵。

  2011年3月,滁州市供销合作社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在社党组书记、主任范新玉同志带领下,走出去、请进来,深入调研,考察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集中集体智慧,明确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勇于担当,大胆创新,不断创造新的业绩。积极争取政府支持,2011年滁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由市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支持“新网工程”建设,并先后出台了《滁州市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全系统改革发展和“新网工程”建设。

  统筹协调“美好乡村”建设,推动示范网点建设。市社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联合合作、市场运作”的原则,建设好“新网工程”示范网点。着力在构建基层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上下功夫,以“新网工程”建设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农村金融服务为突破,全力推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和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经营网点覆盖100%的乡镇和50%以上行政村,美好乡村示范点做到了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或网点全覆盖,有力地夯实了基层体系和网络终端,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3年来,争取中央、省级项目扶持资金780万元,市本级“新网工程”项目扶持资金600万元。“新网工程”项目的实施,产生经济效益2.05亿元,带动农户2.1万户,助农增收5000多万元,同时带动社会投入3.1亿元。市供销合作社总公司先后投资1千万元参股凤阳农村商业银行、滁州市德善小额贷款担保有限公司、滁州市健颐源蜂业有限公司、控股滁州市新合作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等,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和与为农服务企业联合合作新途径。

图为健颐源蜂业在市区开设的专卖店。

  此外,全市供销合作社坚持全面覆盖、重点突破、统筹兼顾和主动作为的原则,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3年来,全系统共新建或改造基层社35个,新建综合服务社321个,领办参办专业合作社220个,发展行业协会5个,发展和培育亿元为农服务龙头企业4个。基层组织经营和服务范围涉及日用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茶叶栽培、农林养殖、蔬菜种植、农产品物流等农业产业化各个方面。3年来,滁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力推进开门办社,广泛进行联合合作,着力发展股份合作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飞跃式发展,2013年商品购进总额69亿元,比2010年增长213.6%;商品销售总额85.5亿元,较2010年增长242%;利润总额1.85亿元,较2010年增长718.6%。

  (责任编辑:任智超)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