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供销合作社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对接市场 提升惠民实效

  福建省永安市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52年。现有直属集团公司1家、直属企业8家、基层社12家,在册干部职工187人,其中机关干部19人,离退休人员298人。

  近年来,永安市供销合作社主动作为、兼容创新,突出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社企集团化三个重点,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建成具有完善组织体系和规模优势、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2014年上半年完成商品购进57743万元,同比增长24.77%;实现商品销售61140万元,同比增长24.47%;利润总额278万元,同比增长79.5%。

图为永安市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中心。

  兴建市场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年交易额达50亿元的闽西北最大的农批广场之一,涵盖了全国最大的2个专业市场(笋干专业批发交易市场、金线莲专业批发交易市场)、水果批发交易市场、农产品物流园、农产品展示中心、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农资配送中心。

  1、永安市闽笋干批发交易市场,面积3万多平方米,年交易额3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笋干专业批发交易市场。

图为永安市供销合作社建设的永安闽笋交易市场。

  2、永安市金线莲批发交易市场,面积7000多平方米,年交易额5亿元,是全国最大的金线莲专业批发交易市场。

  3、永安市水果批发交易市场,面积6000多平方米,年交易额3亿元。

图为永安市供销合作社永安市水果批发市场。

  4、永安市农产品展示中心,面积3000多平方米,年成交额2亿元,通过引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搭建起农产品营销平台。

  5、永安市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总投资1.1亿元,占地面积130亩。结合国家“双百”示范工程项目,打造一个年产值20亿元的再生资源示范基地,项目含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废旧轮胎再生利用、粉煤灰综合利用、废塑料再生利用(主要产品:化纤)、废弃油脂再生利用(主要产品:汽油)。

  强化流通

  一是植入大互联、大物流等形式,构筑传统流通网络现代化。

  强化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建设。市社扩建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设了大型的现代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为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114家日用品经营网点和部分大超市配送商品。

  强化农副产品营销网络建设。市社建成了集鲜活农副产品交易、储存、冷藏、运输于一体的功能齐全、面积3.5万平方米的农副产品物流园,完善农副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强化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市社建设了农资储存能力达15000余吨的现代农资配送中心,并依托“供销通”业务平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费用,不断强化助农、惠农服务,提升农资经营流通网络建设。

  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市社以建设再生资源示范基地为契机,以城区、社区、乡镇三级绿色回收站为支撑,着力构建“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二是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着力推动在电子商务、合作金融等新型网络建设。

  电子商务流通网络。一是依托闽笋干批发交易市场,打造基于“线上+线下”、“实体+网络”融合一体的具有永安特色“笋帮公栈”电商服务。二是依托“新网工程”配送网点和供销可信交易,开设农资下乡电子商务、工业品下乡电子商务和供销生活网等平台。三是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厂家、商户、各类专业市场打造“立足福建、辐射全国”的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供销合作金融服务网络。开展农业互助合作保险、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农业产业基金等业务,拓展面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营销大户提供金融担保服务,构建具有供销合作特色的金融服务网络。目前已获得金融部门授信3亿元,担保贷款余额为2.75亿元。

  推动品牌建设

  近年来,市社充分认识品牌建设的重要的意义,突出抓好知名性品牌、区域性品牌、服务性品牌等特色品牌建设,重塑供销新形象。

  推进知名性品牌建设。市社以百合集团为龙头,全面打造“永安闽笋”、“笋帮”、“笋帮公栈”、“天下合”等全省乃至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建立永安特色的笋干分级标准体系,建立全面的QS认证体系、ISO质量认证体系,着重建立农副产品可追溯系统。

  推进区域性品牌建设。市社以大市场、电子商务、项目等建设,推进区域性品牌建设,不断丰富服务“三农”新内涵。一是重点打造区域性的农批广场,以市场品牌服务“三农”,实现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的有机结合。二是以供销电子商务团购网为中心,建立区域性连锁配送服务网络,为全市居民配送商品到村、到户、到家,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和部分企事业单位食堂直销配送净菜及粮、油、禽蛋等生鲜农产品。三是突出抓好为农服务项目品牌建设,立足闲置场地资源和供销合作社联合的优势,重点抓好“一个广场(农批广场)、一个基地(再生资源示范基地)、两个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城乡综合服务平台)、一个管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等项目建设工作。

  推进服务性品牌建设。近年来,市社以村级综合服务站、庄稼医院、专业合作社、协会、合作金融、农产品信息为载体,抓好农资、日用品、农产品、再生资源、电子商务、合作金融等网络建设,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全面树立规模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三农”水平,重塑供销新形象。

  提升服务能力

  近年来,市社以“规模化服务”为切入点,实现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的有机结合。截至目前,已建立日用消费品网点114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101个、农资经营网点12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120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2家、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网点85个、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家庭农场10个。

图为永安供销新寨综合服务社。

  一是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市社统一领导、直属公司帮扶、基层社全面负责”的长效管理机制,按照“543基层社工作模式”(5个村级服务网点、4个镇级服务中心、3个工作到位),进一步落实服务“三农”的宗旨,目前已完成划分网格52个,改造服务中心32个,服务网点43个。

  二是提供系列化服务方便群众。与居委会合作在城乡结合部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2家,是集经营生鲜(蔬菜)、饮食、家政服务、日用百货、综合维修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在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也给供销合作社带来了实际效益。在乡镇建立综合服务中心12家、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社120家,如:新寨综合服务中心覆盖11个行政村,人口约11000人,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经营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综合维修、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代购和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及幼儿园等服务。

  三是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截至目前,全市系统已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6家、家庭农场10家,带动农户1.8万户。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相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农超对接”,提供全程服务,促进农户增产增效。已建立“肥菜挂钩”基地1万多亩,青水祥云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广东宏发食品公司签订的甜玉米种植与收购业务合作协议,已带动本地和邻近区县种植甜玉米8000多亩,带领农民种养致富。

  四是不断完善“永安市农副产品信息网”,目前已在全市布点建立24个农产品信息服务站、256个村级信息采集点。通过继续完善“供销通”移动手机短信信息服务,推荐本地名优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免费为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户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提供市场分析预测、实用科技等信息服务,架起了农民的科技信息致富桥。

  (责任编辑:任智超)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