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始建于解放战争时期,组建最早的是1948年11月由第三区城乡群众自愿集资入股,自愿参加,自己组织的“群众合作社”。1949年1月成立锦州市合作联社,同年11月根据辽西省合作总社指示,锦州市合作联社改称锦州市合作总社。近年来,锦州市社大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强化服务“三农”功能。2013年全系统商品销售总额实现21.4亿元,商品批发市场交易额实现7.5亿元;其中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实现6亿元,全系统实现利税3378万元,以上各项经济指标较1985年均实现翻倍增长。连续三年获得辽宁省供销合作社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和锦州市委、市政府政绩考核先进单位称号。
锦州市供销合作社办公楼。
围绕农业产业化的经济组织建设开展了大量工作。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加快了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速度,要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覆盖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各方面,把有市场发展潜力、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广大农民组织在一起,形成品类齐全的专业合作组织,做到“一品一社”。到目前为止共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3个,各类专业协会3个。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4个,入社农户1.6万户,带动农户达9.5万户,实现助农增收1.5亿元;累计组建各类涉农协会19个,培育农民经纪人2000多人;兴办村级综合服务社388个,服务农户达7万余户。
配送中心。
从解决农民买难和买难问题入手,以扩大农产品品销售,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为宗旨,开展了农产品经营网络建设。在解决农民卖难方面,年推销粮油产品近亿元,干果5千余万元,中草药材2百余万元,蔬菜肉蛋禽产品1.5亿元,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特别是市果品批发市场不断加大投入,使软、硬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解决农民买难方面,全市各级供销合作社及农资经营企业充分发挥网络和货源渠道两大优势,加大采购力度,及时摆布资源,合理调剂余缺,年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实现3亿余元。近年来,全系统恢复建立庄稼医院28个,开展测土施肥4余万亩,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达万余人次。与此同时,加大了“新网工程”的建设力度,切实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全系统新建农资和日用品配送中心及连锁超市达120余家,其中农资配送中心3个,工业品配送中心2个,农产品配送中心3个。
以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为重点的“新网工程”向纵深发展,将配送中心建设和“农超对接”作为“新网工程”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坚持项目立社、项目强社的发展理念,结合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整合资源,新增一批新项目,形成了龙头企业16个。锦州中大购物广场被全国供销合作社评为先进集体。通过对农资、土杂、新世纪宾馆、果品、烟花等企业的资产开发改造,实现资产增值近5个亿。创办新型企业,通过改革、改组、改制等措施,把有市场份额、经济效益好、具有发展远景的经营品种,从老公司中剥离出来实行机制体制创新,组建了辽西烟花爆竹有限公司、锦州市天升农资民爆公司、鑫朗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和浪淘沙饮服公司,整体实力和形象有明显改观。锦州绿原春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成立运营近两年来,努力向现代化流通企业的迈进与发展。他们紧紧抓住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的机遇,成功地与园区内多家餐饮行业建立了供货关系,仅新鲜蔬菜日供应量就达2000多斤。目前该公司已经与我市周边蔬菜种植大户建立了稳固的货源关系,并将各种农产品配送到省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大专院校,同时他们还在“农超对接”、“农企对接”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责任编辑:谭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