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供销合作社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5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改革驱动 创新发展

  秉持着“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好项目就是科学发展,抓项目储备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2013年2月21日,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十堰市社成功的召开了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制定了供销合作社发展规划,修改通过了供销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理、监事会,理顺完善了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为更好的服务“三农”打好基础。特别是监事会成立后,建立了社外监事,开展了社情民意调查,增强了与各部门、基层的联系。同时,推进县市联社体制的建设。目前,竹山、竹溪、房县等当地党委、政府都已批复了成立理监事会的文件。

  项目建设

鄂西北循环经济产业园自2014年2月份开工建设,图为产业园效果图

  2013年3月9日,新合作商贸物流城签约,5月8日落地。占地1100多亩的十堰华西国际农商城,总投资50亿元,目前完成投资6.777亿元,占项目总投资13.4%,9月份开工建设。市伏龙山珍农产品加工出口园、郧西日用品配送中心、郧县油脂公司拆迁的农产品加工、丹江烟花爆竹配送中心、竹溪左家湾农贸配送中心拆迁、竹山的明清农贸市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全系统入全国总社、省社项目库33个,其中,“新网工程”项目15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8个,拟投资3亿元。

  服务创新

  开展生态有机肥示范推广,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市兴合农资公司联合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在全市大力实施新型农业主体“碳酶”有机肥推广,扩大全市小麦、茶叶、烟叶、柑橘、药材、蔬菜等农作物的使用范围,已在郧县、郧西、房县、丹江及十堰城区的15个乡镇开展农作物对比实验,示范面积达10000多亩,示范试验田增产率达98%。

十堰新合作物流配送中心

  开展平价菜店建设,推进便民果蔬店进社区。采取试点先行、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步骤,在去年兴办6家试点的基础上,2014年完成了城区平价菜店4个网点选点,每个网点的农副产品平价专区面积均超过50平方米,8月份将全部开业。平价菜店从建立至今,蔬菜类品种销售价格低于市场价15%以上,每天至少有3种一元菜供应,已累计销售农产品500万元,促进了产销对接,让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开展了电子商务,创新流通方式。市社所属新合作公司建立了瑞捷物流公司,利用移动、电信等网络资源,研发制作手机订购商超用品APP软件终端,客户下载软件后直接可用手机进行网购,对手机大宗订购客户开展物流配送。市武当山珍公司、伏龙山珍公司在淘宝网、诚信网等网络开设网上销售平台,吸纳和聚集农业产业化龙头。

  社企发展

  十堰市供销合作社以开放办社为途径,深化社企、银企合作。与移动、联通、铁通、电信、保险等单位合作,开展代办、网购、物流等一站式服务。

十堰市武当山珍一万多平方米购物广场

  2014年上半年,全系统移动通信和保险代理业务增长,实现代理销售1056万元。深化与农行、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合作。与农商行洽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几大银行累计向社属企业综合授信7亿元,发放贷款9000多万元,为打造区域龙头提供了资金支撑。2014年5月26日,成功举办了由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新合作商贸集团公司在十堰召开的全国商业连锁企业实战交流会,全国120余家商业连锁企业参会,搭建起社属企业与全国商业连锁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提升了十堰城市影响力。      

  服务亮点

  依托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综合服务社升级。加强同省裕农公司协作,为村级综合服务社配备信息化设备和进销存管理软件,建立网上便民服务平台,延伸移动、电信、保险、金融、邮政等服务领域,推进各类公共服务进村入户。

鄂西北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可储存20万吨

  利用品牌影响力带动农产品发展。市社于2013年11月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成功申请注册“武当山珍”农业精品集体商标,覆盖蔬菜、谷类制品、食用植物根3大类31个群组产品。实施区域母品牌和产品子品牌“双品牌”经营模式,采取“武当山珍”商标与企业商标相结合的母子商标形式运作,对全市农产品品牌进行优势整合、集中宣传、规范管理,组织产销结合、“农超对接”活动,搭建生产和销售的桥梁,利用品牌影响力带动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责任编辑:任智超  实习编辑:白京京)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