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供销合作社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5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红色遵义 活力供销

  贵州省遵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1952年,地处革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现辖县级联合社12个,基层供销合作社176个,社属企业100家(其中市级社属12家、县级88家;供销合作社全资企业44家、控股企业11家、参股企业11家、加盟企业34家)。

  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由于体制僵化、机制不活,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已连续9年亏损,企业亏损面达100%,整个系统处于崩溃边缘。为改变这种状况,市供销合作社从2001年开始对全系统进行机制体制改革,完成了“职工转变身份、企业转变机制、联社转变职能”的历史性变革,到2005年改制面达99%。改制后全系统处于组织机构瘫痪、服务网络残缺、经济效益下滑、主营业务停滞、资产经营不佳的困境,针对这一现状,市供销合作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精神,坚持市场经济方向、坚持合作经济原则、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着力推动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通过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开放办社战略、联合发展战略、实业强社战略、龙头引领战略、项目带动战略、网络拓展战略、信息支撑战略和三大发展战略重点(夯实一个基础:强化“三社一会”建设,巩固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基础;推进一个工程:以“新网工程”建设为重点,构建和完善五大商品流通网络;构建一个体系: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指标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全系统完成营业总额390313万元,实现利润5208万元,资产总额128839万元。

副市长刘兴万(后排左五)出席遵义农之本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遵义裕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会合作签字仪式。

  “三社一会”建设

  遵义市供销合作社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强力推进“三社一会”建设,通过大力改造重组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升级改造农村综合服务社和积极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巩固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基础。全系统现有基层供销合作社176个(乡镇覆盖率80%)、农民专业合作社255个;农村综合服务社(站)2885个;各类行业协会62家(其中市级5家)。目前,正在按照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贵州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有关部署,大力加强基层社建设,力争在2015年底实现100%全覆盖。

省社党组书记、主任张达伟(左一),时任市委常委、副市长、现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遵义(左二)和时任仁怀市委书记房国兴(右一),参加贵州茅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遵义宾馆举行的揭牌仪式。

  “新网工程”建设

  一是巩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成立了遵义市农资集团公司,现已建成了市级农资配送中心4个、区域性配送中心4个、县级农资配送中心55个和2800多个终端销售网点。二是加快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建设。结合各地产业优势,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已建成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8个。三是强化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通过资本合作、项目合作、经营合作、品牌合作等形式,建设培育好遵义市日用商品配送中心,使其成为主营业务突出、网络覆盖面广的连锁配送龙头企业。四是组建遵义市再生资源集团公司。利用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扶持政策,规范建设全市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网点350个、分拣中心7个。建设遵义市报废机动车拆解中心项目。
  截至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现有全国总社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5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涉及茶叶、竹业、中药材、果蔬等,年农副产品购销额2亿元以上,打造了一批著名商标;遵义市农资集团被评为全国农资销售百强企业。龙头企业营业额12亿元,利润2300万元。

余庆县构皮滩供销合作社万家福服装超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遵义市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为农服务这个宗旨,大力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形成了七大体系:一是农资物流体系。建成了以市级配送中心为龙头、区域性配送中心为集散、县级配送中心为骨干、终端网点为平台的农资营销网络,充分发挥了供销合作社在农资商品流通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各地围绕当地优势农副产品,扶持培育大型批发市场。遵义市海风井果蔬批发市场加强产地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联系,积极参与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全年市场经营额达9亿元。县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8个,交易额超过14亿元。三是日用消费品流通体系。遵义市日用商品城已投入使用,是全市最大的日用杂品集散地。全系统已建成日用消费品放心商店2000个、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点1500个。四是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构建城乡绿色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利用体系。全市已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站350个、分拣中心7个。五是农村综合服务社。建成农村综合服务社2800个,从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和保证了农产品质量,树立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新形象,增强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实力和能力。六是积极参与农村金融服务。稳步推进社员股金服务部建设,为社员提供便捷、安全、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市供销合作社、赤水市、余庆县、凤冈县供销合作社股金服务业务已正式运行。七是推进庄稼医院建设,全市已建成庄稼医院152个,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责任编辑:谭思嘉)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