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通州市供销合作社积极响应全国总社大力实施“新网工程”的号召,在上级社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新网工程”作为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重要内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拓探索,通过资产置换、网络改造、参股重组、招商引资等形式,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系统发展“新网工程”承载企业7个,连锁经营网点近1000个,实现连锁经营商品销售额8.5亿元。
一、主要做法
全系统在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多元发展的原则,广泛开展联合与合作,着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一)打造龙头,培育品牌,大力推进农资连锁网络建设。龙头企业是“新网工程”建设的关键,通州市社参股组建了通州市通联农资有限公司和江苏和盛农资有限公司两家农资龙头企业。按照国家连锁经营的要求和农资农家店规范标准,全年新建农资配送中心2个,农资农家店42家,累计建办农资配送中心21个,农资农家店905家,庄稼医院6家,仓储面积9.4万平方米,乡村网点覆盖率达95%以上,形成了快捷、方便、低成本、高效率的农资物流配送体系。创新自主开发品牌肥药,已申请注册商标16个,以品牌促进网络发展,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品牌扩大销售,形成了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企业文化融为一体的独特的无形资产。先后与全国50多家名优农资厂家建立了总经销、总代理关系,确保了商品质量,稳定了市场供应,保护了农民利益。承担政府储备化肥2万吨,保证了农民农用物资的供应,从未出现过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农用物资缺货断档,为农民降低成本200万元。举办各种形式的农化服务和科技讲座220多次,培训农民9500人(次),帮助农民不断提高科技兴农现代化知识。建立了中国农资交易网,与农信部门联手打造农资商信通服务平台和农资互动服务平台,利用平台开展农资商品交易,发布科技信息,指导科学用肥。用信息化系统规范农家店建设,从经营的购销调存各个环节实施全面网络化管理,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大考核监管力度,确保连锁网络规范健康运作。全年销售化肥20多万吨、农药农膜5200多吨,销售额达4.6亿元,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二)联合合作,建点扩网,全力推进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建设。通州市社把构建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新网络作为“新网工程”建设的重点来抓,参股组建了南通市圣水超市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作用,大力实施“小超市、大连锁,强服务、促发展”战略,实现日用消费品下乡进村。在网点建设上本着改造和新建并举,系统内外并进的原则,通过直营、加盟、合作等方式,加大投入,建点扩网,全年新建直营店4家、便利店4家、加盟店16家,累计直营店11家,便利店4家,加盟店71家,营业面积增加到3.8万平方米,从业人员增加到550人。在商品配送上与全国200多家知名商家、厂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优质商品货源。对连锁店实行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六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日用消费品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直营店、便利店商品配送率达100%,加盟店商品配送率均达60%以上。在规范管理上制订了服务规范条约,签订了商品质量保证承诺,安装了POP机及电脑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全年实现日用消费品销售额1.9亿元,创利250万元,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经营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开门办社,借势发力,积极推进烟花爆竹经营网络建设。烟花爆竹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经营项目,在对市花炮公司改制的基础上,成立了通州市金典花炮有限公司和通州市盛平花炮有限公司,并纳入到全系统连锁配送经营工作中来。在网点建设上一方面对原有的销售点进行改造改建,规范经营,另一方面在建办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农综合服务社和日用消费品连锁店中,增加烟花爆竹销售项目,目前全系统发展烟花爆竹销售点232个。在商品配送上与全国50多家知名厂家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商品须有安全销售标签,所有销售店必须符合安全销售许可,对销售点实行一条龙配送服务,在规范管理上与公安、安监等部门配合,实行购销调存全过程跟踪,防止假冒伪劣,杜绝安全隐患。全年销售烟花爆竹470多万元。
(四)应对危机,调整思路,拉动再生资源经营网络建设。国际金融危机对再生资源行业冲击较大,面对严竣形势,通州市社及时调整思路,寻找对策,依托市宝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开展再生资源分购联销业务。对原有收购站点人员集中进行业务培训,保留网点,保存实力,坚定信心,应对危机,同时配合公安部门整治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吸引社会上收购大户加盟,收购网点达到40多个。密切与省物联再生资源公司、南通钢厂、如皋钢厂等企业的关系,统一收购、统一开票、统一解介、统一结算,努力化解购销风险,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全年实现再生资源购销额1亿多元。
(五)多措并举,多种形式,合力推进农产品购销网络建设。通州市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自身优势,积极搞好农产品购销。一是以市闰丰棉麻公司为龙头,以基层社和为农服务社为平台,与苏北有关单位开展工贸合作,收购、加工、销售棉花,全年销售棉花5000多吨。二是以市蚕茧总公司为依托,9家基层社蚕茧站收购蚕茧250吨,占全市收购量的55%。三是和盛、通联2家农民经纪人事务所及时向农民经纪人提供信息,搭建平台,农民经纪人合作利用供销合作社平台购销农副产品5000吨。四是全系统为农综合服务社、农资农家店创造条件开展农副产品购销业务,实现购销额3000多万元。五是组织名特优新农产品参加沪通两地供销合作社南通农产品进上海洽谈会和南京农产品展销会,签订购销协议6000多万元。六是积极培育农产品交易市场,投资80万元对市商联集贸市场进行了改造,投资170万元建办了五总农贸市场,成为当地农副产品主要集散地。
(六)争取支持,争取政策,加快“新网工程”建设步伐。通州市社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新网工程”建设的意义和工作进展,争取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市政府将供销合作社连锁经营纳入“富民强村”规划中,要求所有村建办的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必须有农资农家店和日用消费品超市,市政府先后从专项资金中安排15万元,用于引导和帮助网点建设工作,为“新网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和谐的外部发展环境。积极申报“新网工程”建设项目,争取发展专项资金,2007年获“新网”建设资金47万元,有效地推动了“新网工程”快速发展。
二、下一步“新网工程”建设思路
按照中央、省委1号文件的要求和上级社的工作部署,突出“新网工程”建设,不断实现组织创新、经营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大系统内外各类经营网点的整合改造、连锁配送的工作力度,加快全系统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步伐。2009年培育龙头企业4家,发展连锁配送中心4个,建办农资农家店50家、日用消费品连锁店50家、农产品经营网点50个、再生资源回收店20个、烟花爆竹连锁店50个,使全市“新网工程”网点超过1100个,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级为网络终端,并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多方支持。要把“新网工程”作为供销合作社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协调,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强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要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新网工程”建设情况,强化协调政策,争取更多支持。
(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物流配送。要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建设力度,采取引进、股份制、合作等多种形式,努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连锁配送中心,通过加大投入,外引内联,改建扩建等多种形式,加快建立自主可控、具有规模、高效运转的各类商品配送中心,不断完善连锁配送体系,提高配送能力。
(三)广建网络终端,扩大市场份额。要坚持“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发展思路,与基层经营网点改造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相结合,科学布局,扩大网点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要提升网点服务功能,实现“一网多用”,促进双向流通。
(四)严格规范管理,提高运行质量。要严格按照连锁经营的规律办事,切实加强商品采购、物流配送、价格制定、资金结算、现场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不断加强连锁经营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企业采购、配送、销售、库存管理电子化和网络化,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水平能力,确保“新网工程”健康发展。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