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供销合作社大力实施“新网工程”提高自身竞争力

作者: 来源:总社办公厅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10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近年来,河北省任丘市供销合作社按照全国总社、河北省社的要求,大力实施“新网工程”,构建了覆盖全市的农资、烟花爆竹、碘盐、废旧物资、棉花、肉鸡六大销售网络,增强了供销合作社的竞争实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确保了农民消费安全。任丘市供销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一、大力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农资流通服务体系

  市社在实施“新网工程”中,积极发挥市农资公司上联厂家、下联商家的优势,组建了农资流通协会,成立了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大力开展总代理总经销业务,代理名优品牌50余个,引进经营资金3300余万元;每个基层社都建成了农资超市,目前,全市已建立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点310个,农资农家店120家。已把农资销售网络延伸到了周边县市,先后在安新、高阳、大城、文安等地建立了20余个销售网点,各销售网点公开服务理念和社会承诺,实行微机联网、六统一服务,即“统一招牌、统一进货、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为农民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市农资公司及鄚州、石门桥、出岸、议论堡供销合作社建成了庄稼医院,购置了测土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免费为农民提供测土施肥等项服务。石门桥、议论堡、惠伯口供销合作社组建了农资消费专业合作社。凡是购买农资的农民,均发放社员购物证,建立档案,成为农资消费专业合作社的社员,社员凭证可享受配方施肥、商品优惠、年终返利等待遇。农资消费专业社的组建,为基层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民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目前已发展社员1.5万余户,专业社累计向农民返利6万余元。农资流通协会开办了农技培训班,聘请专家教授为农民讲解病虫害防治技术,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通过搭建农资、农信、农技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增强了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2007年市社销售各类化肥6.5万吨、农药800吨、农地膜500吨,籽种100万斤,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二、构建覆盖全市的碘盐销售网络,确保全市人民吃上放心盐

  市社按照村村设点的经营思路,切实抓好碘盐销售网络建设,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现有的个体经营门店,选择诚信较高的商户,进行全市统一布点,目前,全市建成了471个碘盐销售网点,各网点严格实行统一配送,确保了碘盐供应,实现村级商店进货不出乡,老百姓买盐不出庄的目标。为了净化盐业市场,打击私盐销售行为,市社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对盐政执法人员实行轮岗办案制,确保了盐政执法的公开、公正,维护了正常的盐业流通秩序,促进了碘盐销售。2007年销售碘盐3850余吨,再创历史新高。

  三、构建覆盖全市的鞭炮销售网络,为市民提供质优安全的鞭炮商品

  抓好烟花爆竹的安全经营,是供销合作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市社强化了安全防范措施,严格运输、储存、销售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一座标准的鞭炮库,彻底解决了任丘市供销合作社多年没有鞭炮库的难题。新建的鞭炮库安装了电子监控,工作人员昼夜巡逻,确保了储存安全。各基层社也都建成了小型鞭炮库和专门门店。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在全市设立了65个烟花爆竹零售网点,构建烟花爆竹经营网络,对各销售网点所需商品全部实行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的一体化经营方式,2007年销售各类烟花爆竹总值1000余万元。

  四、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抓好废旧物资营销网络建设

  近几年来,全市废旧物资经营管理一直处于无序状态,从业人员构成比较复杂,管理难度比较大,很容易引发各类案件,为加强对市区废旧物资经营业务的管理,市社认真学习石家庄供销合作社回收公司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的经验,在争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废旧物资流通协会,对从事废旧物资回收业务的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发挥市回收公司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在全市组建立了6个废旧物资回收网点,申办了再生资源免税资格,开展废旧物资分购联销及成品油经营业务,初步形成了覆盖市区的废旧物资购销网络。2007年销售废旧物资总值1.4亿元,销售成品油3000万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五、抓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为构建日用消费品现代流通网络奠定基础

  市社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抓好基层社改造和整合社会资源,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市的日用消费品销售网络。

  (一)改善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2006年,自筹资金200万元,引资1500万元,对供销大楼进行了整体装修,改造后的大楼面貌焕然一新。为了确保供销大楼稳步发展,大胆借鉴大型商场的先进管理经验,大力发展企业文化、着力提高员工素质,积极引进现代营销方式,大楼内重新划分了经营区域,各经营区域实行一体化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定价、统一收款,落实售后三包服务,打造诚信企业,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年销售由未改造前的1800万元提高到6000万元,增加了2倍多。

  (二)抓好基层社改造,推进村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农民的需求,把基层社改造与发展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结合起来,通过改造经营设施,引进新的经营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有力地推进了村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2005年以来,完成了鄚州、议论堡、石门桥、吕公堡、七间房、北辛庄、天门口等9个基层社的改造任务。2007年,鄚州供销合作社投资100万元,建成了日用消费品、农资超市和20余间经营门店及一座高标准的仓库,开展了农资、日用消费品、土产杂品、五金电料、装饰材料销售,餐饮、文体活动等项服务,形成了本市村镇综合服务中心的雏形。目前,全市有半数以上的基层社完成了改造任务,改造后的基层社全部实行了“四统一”,即统一牌匾、统一标识、统一装潢、统一商品摆放,有力地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的整体形象。

 (三)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为了对农民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市社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下大力抓好村级服务站建设。一是鼓励置换身份职工回村建点,基层社职工置换身份后,绝大部分回到了家乡,为了给他们寻找就业门路,市社鼓励他们回村创业,并从资金、物资上给予一定支持,使他们成为农资消费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二是基层社入村设点。鄚州、议论堡、石门桥等15个基层社为了扩大经营业务,先后在村一级设立了100多个村级服务网点,经营碘盐、农资、鞭炮、日用消费品等,既方便了农民购买,又增加了销售;三是选择讲诚信、有一定资金实力、有经营经验的农村能人,创办村级服务站,实现与基层社日用消费品超市对接;四是大力开展商品配送活动。市社各龙头企业、各基层社对村级服务网点所需的商品全部实行定点配送。农资、鞭炮、食盐实行特许经营,日用消费品实行让利经营,并给予适当返利,确保了村级服务站健康快速发展。

  六、抓好棉花和肉鸡的产业化经营,构建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

  几年来,任丘市供销合作社围绕全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各类合作组织,千方百计组织农民进市场,实现了大市场与小生产的有效对接,构建了覆盖全市的肉鸡、棉花营销服务体系。

  (一)健全肉鸡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助农增收。任丘市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03年组建,该社依托北京大发正大和华都两大集团,为养殖户提供雏鸡、饲料、防疫灭病、成鸡回收“四到户”服务,健全了肉鸡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一是鸡舍规划设计指导到户。对申请养鸡的农户,养鸡专业社派员指导,确保鸡舍符合饲养标准;二是雏鸡饲料供应到户。专业社现有运输车辆16辆,每年下乡入户运送饲料1.5万吨,全部免收运输费用,对资金短缺的养殖户,由专业社垫付部分资金,对信誉好的养殖户可先上鸡,待出栏后再偿还垫付资金;三是防疫灭病到户。专业社聘请了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巡回防疫,所有防疫药品一律优惠5%,极大减少了鸡疫病的发生。四是成鸡回收到户。对农户出栏的成鸡,专业社及时回收,并确保盈利兑现。为了抓好肉鸡产业的规范管理,及时组建了肉鸡协会,发挥了行业维权和自律作用;五是肉鸡专业社投资60万元上马雏鸡孵化项目。带动了更多的农户养殖肉鸡,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肉鸡产业链。

  (二)抓好棉花购销网络建设,做大做强棉花经营业务。2003年,市社投资100多万元启动了沉睡十余年的石门桥油棉加工厂。2004年,市社投资300万元新建了吕公堡油棉加工厂,组建了棉花购销专业合作社,开展棉花加工业务。在收棉过程中,专业合作社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在全市设立了10个棉花收购网点,同时,积极发挥棉花经纪人的作用,为他们提供优先交棉的便利条件,给其稳定的收购价格,调动了棉花经纪人参与棉花经营的积极性。为了将棉花收得进、销得出,能盈利,市社建立了棉花购销信息服务中心,配备了微机设备,与中国棉花网联接,及时掌握了棉花市场行情,向棉农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积极与用棉企业洽谈合作,建立了长期供求关系,促进了棉花购销业务的开展。四年来,累计共收购籽棉3万吨,销售皮棉8000多吨,为农增收1000万元,为做大做强棉花产业奠定了基础。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