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供销合作社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支持,按照“新网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加快发展,依托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以连锁配送为手段,对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网络和农村牧区商业网点进行整合、改造,在全旗打造出以了翁牛特旗新合作超市连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两大流通网络。目前,两大网络健康发展,日用消费品网络拥有一个县级配送中心,一个中心店,127个乡村连锁店,网络年销售额6450万元;农业生产资料网络拥有一个公司、一个县级配送中心,32个乡村连锁店,网络年销售额5600万元。两大网络覆盖了全旗70%以上乡(镇)、村,在农村现代流通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一、明确目标,抢抓机遇,重新打造网络
翁旗供销合作社改革转制后,直属企业和基层网点大量减少,网络服务功能几近丧失,供销合作社发展举步为艰。面对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困境,翁牛特旗供销合作社确定了以打造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主线,加快恢复供销合作社为农牧民服务功能的工作方针。抓住了2005年翁旗被列为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旗县这个有利时机,争取到政府和商务部门的支持,积极打造日用消费品和农资两大流通网络。按照商务部制定的农家店建设标准和要求,确定供销合作社所属企业翁旗工贸大厦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以改造、整合、优化、提升为目标,采取了分步实施的办法,通过摸底、筛选、改造、建设和规范,对农村牧区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点和社会商业网点进行整合,在条件较好的乡镇建立乡级农家店,改造乡村“夫妻店”、“代销店”,发展村级农家店。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上级社和商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经过艰苦努力,农家店建设完成了预期目标,通过了商务部的验收。2006年全国总社“新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后,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了。在用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扶持政策同时,结合全国总社提出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总体要求,以连锁配送为手段,采取直营和加盟两种方式,实施超市进农村,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业态,加快了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和农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步伐,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到2007年底,在全旗12个乡镇苏木、5个国营农牧场、近200多个自然村发展农资连锁网点35个,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点127个,再生资源经营网点32个,农畜产品经营网点26个,农产品专业及综合交易市场8个,流通网络乡村覆盖率达70%以上。在提高农民消费质量、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实现助农增收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实行内引外联,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
“新网工程”建设是面向农村牧区市场的大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参与,实践使供销合作社认识到,必须坚持开放办社的原则,通过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只要按着供销合作社为“三农”服务要求去做,符合现代流通网络的要求,适应市场需求,就可以加入到供销合作社的行列中来。为了充分利用和发挥工贸大厦的地理优势和场地规模优势,解决翁旗工贸大厦经营规模小、机制落后、资金短缺,对网络经营带动能力很弱的难题,2006年初,旗社首先引进了江苏客商、赤峰新合作超市连锁有限公司、赤峰海龙商贸有限公司实行了联合经营,实行互惠互利,风险共担,扩大了经营规模,增强中心店经营能力和网络配送能力。
2006年6月,旗社又依托工贸大厦和赤峰新合作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吸收旗社7名职工入股,组建了赤峰市翁牛特旗新合作超市连锁有限公司。旗社派一名副主任担任了公司总经理,主抓公司经营。并以新合作公司为核心,采取了合作制的形式,组建了三个分支机构,一是以旗社投入闲置资产与新合作公司合作,组建了翁牛特旗新合作超市连锁有限公司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承担日用消费品网络的商品配送任务;二是吸收马丹地区有实力的农资经营企业乌丹华丰农牧商有限公司,通过整合、改造,成立了翁牛特旗新合作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农资分公司,建起了农资配送终中心,承担起全旗农资网络配送任务;三是吸收了翁牛特旗安顺土产日杂有限公司,将它整合、改造,成立了翁牛特旗新合作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农副产品经营公司,承担农副产品购销和烟花爆竹连锁网络的配送任务。三个公司(配送中心)以“新合作”为品牌,坚持“新合作”经营理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大大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使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经营网络的发展有了更可靠的基础,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加快了连锁经营网络的建设步伐。
在公司成立、农家店整合、营业执照变更、农资经营许可证办理等工作上,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旗政府几次组织工商、国地税、技术监督、卫生、安监等部门召开协调会,凡是新合作公司下属的各分公司、加盟店,工商、卫生等部门免收证照变更费,农资加盟店在统一办理农资经营许可证时减半征收费用,国、地税部门也给予不同程度的照顾,为网络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加大配送中心建设力度,提高网络配送能力
配送中心是连锁网络的中心环节,打造现代流通网络的关键是必须建有配送中心。没有配送中心的作用,网点就实现不了连锁,建立的网络久而久之就会自然消解。2007年,旗社把配送中心建设当作网络建设的中心任务来抓,经过翁旗新合作公司、赤峰新合作公司和旗社的共同努力,翁旗新合作配送中心于2007年5月挂牌运营,总投资60多万元。公司抽出5人专门负责开展配送业务,旗社将闲置资产无偿提供给配送中心使用,提供商品库房300多平方米,腾出80平方米的商业大厅作为商品展厅,投资24万元购置1台配送专用厢式货车及装卸设备,配备了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实现了与市新合作公司的连网。建立了商品采购制度,制定了商品配送管理办法。商品采购上注重农村的消费特点,坚持物美、价廉、质优的原则,实行自采与上级公司供货相结合,逐步扩大新合作贴牌商品比率;商品配送上,坚持及时、准确、高效的原则,实行商品配送预约制,保证对连锁网点订货在24小时内送到。为此,配送人员精心制定配送计划,由于网点多数距离较远,为了赶时间,赶路程,多送货,满足连锁店的要求,经常起早贪晚,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满足了连锁店的需要,保证了商品质量安全,达到了高效、便捷、降低成本的目的,配送规模逐步扩大,配送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2007年下半年,配送中心完成商品配送620万元,对连锁店日用消费品配送率平均达到60%以上。
2006年6月,以翁旗新合作农资公司为依托,利用公司良好的库区条件,经过改造,增加营业设施,成立了农资配送中心,使公司由原来的5人增加到19人,仓储面积达到2200平方米,配送车辆两台,通过完善配送制度,加强规范管理,配送能力不断提高,化肥经营由原来的15个品种达到30多个品种,配送量由原来0.8万吨达到1.5万吨,销售额由原来的1800万元上升到5200万元,辐射到150公里。配送中心不仅把农资商品配送到乡、村农家店,而且实行了集中配货,送货到农户,对农家店的商品余缺做到及时调剂。配送人员在农资供应旺季昼夜忙碌,经常在半夜和凌晨接受电话要货,及时安排送货计划,调整配送方案,调度车辆,昼夜送货,保证连锁网点和农户需要,提高了配送能力,使农资商品配送率达到80%以上。
在配送中心建设上,旗社坚持的主要原则:一是严把质量关。配送中心所经营的商品体现出放心消费,真正让老百姓用上货真价实的商品,除新合作贴牌商品以外,严把进货渠道,不是正式厂家、产地不明确的商品一律不进,质量差、有问题的商品一律不进。二是严把价格关。进货上靠规模优势争取价格优惠,销售上靠价格优势争取到市场优势。配送中心所经营的商品价格必须低于其它企业经营的同类商品或持平,配送商品经过测算实行统一供货价格,以合理的配送路线、合理的配送方式降低配送成本。三是做到优质服务。配送中心周到热情的服务,拉近了与农家店的距离。四是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公司全面掌握农村牧区不同乡村、不同季节、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提供适合农村牧区消费水平、提高农牧民消费质量的优质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和运营为连锁经营网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实施规范管理,提高连锁网络整体经营水平
由于连锁网络是由对原有经营网点改造形成的,网络建起来后,店容店貌大有改观,但传统的经营理念还占据主导地位,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上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针对存在的种种问题,旗社研究对策,有针对性地集中解决。首先解决实行开架售货问题,通过不定期地举办“新网工程”农家店店长培训班,参观新合作乌丹的中心超市,发挥中心店的示范作用,增强店长的感性认识,转变经营理念,用现代流通经营方式改变原来的经营方法;在问题严重、工作难度大的农家店抓典型,经过一段时期的耐心指导和理顺,使经营人员基本上适应了开架售货等新的经营方式。通过改进经营方式,规范经营行为,顾客满意了,农家店的信誉也提高了,销售额也有了明显增长。例如白音套海的周新红村级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实行开架售货一年,商品销售额由原来的50万元增加到了70多万元,感受到了规范经营为农家店带来的好处。2007年,旗社又提出了“规模适度扩张,整体提高质量”的发展方针,着重抓好网点的改造、升级,推行管理规范化。在坚持“万村千乡”农家店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将乡级连锁店规模提高到120平方米,村级连锁店提高到80平方米。按照“新网工程”提出超市进农村的建设要求,实行统一的店面标识、统一的经营模式,积极推行开架售货,条型码标价,POS机结算。公司在及时足额发放建设补助资金的同时,帮助各连锁店统一购进货架、货筐及消防器材、监控器等一些现代超市经营设施,派人指导店面设计和商品摆放,提高货位利用率,美化店容店貌。公司同各连锁店签定了加盟协议和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协议,协助各连锁店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商品台帐,实行配送商品预约制,自采商品报告制,鲜活商品低温保管等办法。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仅提高了连锁店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也改变了连锁店的形象,提升了在消费者心中的威望。商品销售和经济效益都大幅度提高,2007年农资和日用消费品两大连锁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1.2亿元,比上年增涨40%,达到了改善农村牧区消费环境,提高农牧民消费质量的目的。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503 京ICP备09054041号 | 提供信息请发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