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供销合作社

作者: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4日  字体: 缩小 增大 繁体
 

  一路奋进一路歌

  安徽省当涂县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49年6月,作为为农服务的经济组织,几十年了,县社不但推进改革发展,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综合实力。目前,全系统共有22个基层单位,其中有14个基层社8个直属公司。

  当涂县供销合作社系统主要承担全县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经营、销售、物流配送工作,随着系统内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形势下我县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全县供销社系统着力从供销社自身发展主要依赖传统产业向传统与新兴产业相结合方向转变;从从事流通向流通与实业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由主要依赖自身向对内对外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由生产经营向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资本运作相结合方向转变;由主要服务农村经济向服务农村、城市经济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由单纯改制向改革重组、改造和发展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图为当涂县供销合作社的粮油配送中心。

  历史沿革

  1949年6月,安徽省当涂县供销合作社正式成立。

  1958年4月1日并入县商业局。

  1961年10月,县供销合作社恢复,全县按行政区划,设立18个基层社。

  1971年1月,县供销合作社并入县革委会商业局,直至1976年11月,县供销社再度与商业局划开。到1978年12月25日,当涂县供销系统所属有4个公司、5个轧花厂、28个基层供销社、干部职工1372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供销社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2年1月,中共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改革供销社体制,恢复和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使其管理体制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1983年3月,县供销合作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章程,县供销合作社改称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县联社及基层社均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

  1992年,县供销社系统按照“政府放权、企业管严、放而有度、活而有序”的原则,进一步加快经营体制转换步伐,全面实行“四放开”即经营、分配、用工、价格放开政策,继续深化经营责任制,调整和扩大经营范围,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工及价格管理制度,巩固和扩大供销社的市场份额,积极发挥农村市场的主渠道作用。

  1993年,县供销社系统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方式,开始在全系统基层企业实行“公有民营”改革。

  1998年,县社以县农资公司为核心成立县农资总公司,该公司充分发挥了农资供应主渠道的作用。

  2000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县供销社系统提出了以职工身份置换和县基社有资产全面重组,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重塑供销社系统的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思路。

  2003年,由县供销社牵头,部分基层社参股组建了当涂县中润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期间共设乡级连锁超市9家,配送中心1个。

  2008年8月,当涂县“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全面通过了省财政、商务等部门的验收。2008年,中润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中润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参与 “新网工程”建设。

  到2008年末,全县供销社系统共领办和合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吸纳入社社员430户,带动农户约5000户。2008年8月,县供销社土产杂品公司牵头成立了当涂县烟花爆竹行业协会,入会成员单位达51个。截止2008年底,全系统企业全部完成改制任务,累计置换职工身份1502人,2013年全系统完成商品销售额6.8亿元,实现利润49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16%,拥有独立核算企业25个,现有职工841人。

  创新农资经营改革

  当涂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成立于1968年6月,其前身是县供销社生产资料经营部,1971年1月并入县商业局,1976年11月从商业局划出,公司内设人秘、计财、化肥、农药、科技等5个职能股室,3个门市部、1个综合仓库,担负着全县31个乡镇、65.5万亩耕地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工作。

  为确保供应、不误农时,县农资公司除严格按照上级计划做好三挂钩肥、救灾肥、专项肥的供应工作外,还积极增设农资供应网点,延长供应时间,开展送肥下村到户工作,积极采购计划外农资商品,弥补计划内农资商品的供应缺口,较好地保证了全县农资商品的供应。为发挥农资供应的主渠道作用,更好地服务“三农”,县农资公司严把进货质量关,杜绝坑农害农行为,积极参与农资市场管理,净化农资市场,同时广采货源,确保供应。在科技兴农方面,县农资公司设立庄稼总医院及分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指导农民科学生产。

图为当涂县供销合作社建设的农资连锁店。

  1996年,县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成立,全县农资连锁经营试点工作开始。1998年,县政府批复成立当涂县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农资经营方式在连锁经营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全县农资联购分销,从而确保了商品质量,稳定了价格,规范了市场。2001年,该公司按照《当涂县供销社系统企业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实行了职工全员置换,老企业歇业,投资组建新的股份公司,开展农资经营的企业改革。2002年组建了由县供销社控股,原企业职工入股的当涂县华龙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继续发挥县农资总公司经营网络、人才、信息的优势,使全县农资供应工作未受企业改制的影响。2004年5月,在华龙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由当涂县中润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控股的中润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该公司在积极开展农资经营的同时,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及“新网工程”,吸纳符合条件的农资经营户加盟中润农资公司,开展农资商品连锁配送工作。到2010年末,该公司共增设中润农资村级店158个,2013年全年实现农资商品销售额1.6亿元。

图为当涂县供销合作社建设的蔬菜直销店。

  创新土产杂品经营改革

  当涂县土产杂品公司成立于1971年1月,1976年划归县供销社管理,其前身是当涂县土副产品管理站,主要经营范围是粮、油、棉、麻、土特产、日用杂品、水产品、畜产品、废旧物资、手工艺品、烟花爆竹等商品的购、销、调、存。后来,粮、棉、油、麻、水产品等经营业务,由专门的经营机构经营,土产杂品公司主要经营土特产、日用杂品、烟花爆竹等。该公司全力支持农副业生产,供应群众日用杂品等生活资料,对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副业生产,保障国计民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上世纪80年代,随着土特产品及日用杂品经营的逐步放开,县土产杂品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烟花爆竹被当作一般商品经营,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出现了生产、经营的无序状态,公司经营的烟花爆竹批发业务日渐萎缩。对此该公司积极应对,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经营改革,留住了阵地,锻炼了队伍。

  近年来,为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烟花爆竹流通主渠道作用,县土产公司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会同公安、工商、安监、交通等部门大力开展市场清理整顿及规范管理与运作工作,同时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该公司积极转换体制,深化改革。2003年完成了职工全员置换身份的改制任务,与改制后的职工建立了新型的劳动关系。在经营机制上,公司与县社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了安全责任和销售目标任务。期间,本着安全、规范、适度的原则,新建、扩建了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烟花爆竹仓库,为确保市场供应奠定了基础。2008年上半年,该公司还牵头注册成立了县烟花爆竹行业协会,以章程和公约的形式规范协会成员的经营管理行为,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全县烟花爆竹市场的安全、有序运行。2001年至2010年,该公司开展和配合开展烟花爆竹安全检查及市场清理整顿140 多次,收缴各类非法烟花爆竹3000多箱。2013年,全县共布设烟花爆竹零售网点350个,实现烟花爆竹批发额达1200多万元,批发品种近200种,全行业实现零售额1500万元。

  提升棉麻企业发展活力

  当涂县棉麻公司成立于1969年,根据棉花种植分布区域,分别于1969年、1970年兴建了江心、起垅、黄池、大陇、青山五个轧花厂,专门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经营工作,隶属于县粮棉油管理委员会。1972年划归当涂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涂县棉麻企业转变观念,恢复各轧花厂的法人资格,灵活经营,做好服务,通过提供棉种,开展棉花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与棉农签订购销协议等方式,探索产供销一体化的合作经营模式,为尽快适应市场积累经验。2004年,经县政府批准,当涂县棉麻企业进行了企业改制,对职工的身份进行了置换。企业改制后,为盘活企业资产,确保企业内退、协保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企业稳定,棉麻企业向社会公开招租,对所属轧花厂进行租赁,吸纳外部资金,开展棉花收购、加工业务,有效解决了棉农卖棉难问题。江心轧花厂采取原企业失业人员股份合作的形式,成立棉花专业合作社,与棉农共同搞好棉花生产。在棉花收购期间,负责做好服务,改变场地坐等收购的方式,设点上门收购,既方便棉农销售,又接近了与棉农的距离,了解棉农的真实需求。起垅轧花厂采取与省棉麻公司合作的方式进行经营,确保了大公圩地区的棉花收购工作正常开展。2008年,起垅轧花厂新上400型棉花加工打包设备及其配套设施项目获省发改委批准,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棉花收购、加工,推动全县棉花生产,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任智超)

 打印文章 查看/发表评论